首页注册个人资料论坛选项悄悄话搜索在线会员日历帮助退出 收藏 | 设为首页

ASWECAN ASWECAN > 个人版面 > 摇谣流域 > 转贴两篇文章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
主题 发布新主题    回复主题

Luisborges
资深会员
转贴两篇文章

转贴两篇文章

abada (01-01-28 14:41:13)

摇滚乐充其量只能是“弱智者”的爱好。说到创新,它的创新点何在?不明确。理性可反,逻辑不可反,因为你要反对逻辑,还得使用逻辑。

说到中国现代严肃音乐,你听过现场谭盾的“鬼戏”吗?听过张宏兵的管弦乐组曲吗?能靠听觉背写吗?

说到摇滚、通俗,我们手下就有“喜洋洋”,“喜洋洋”手下就有“零点”。我曾参与策划。说到DISCO,曾是中国第一舞厅的“北京JJ”,我是筹建者和首任艺术总监,它8个月就收回1800万投资。说到商业音乐,我为CCTV2作曲片头乐,每秒钟100元。那些都是狗屁,和严肃音乐相比。

摇滚乐的不协和和声,在斯特拉文思机的早期就比之更狂暴。那时摇滚乐还在吃奶吧,应是没出生。节奏更谈不上。古代巴赫时,早有游吟诗人(Minstrel),拿着LUTE琴伴唱。只不过后来换成了吉他,现又电吉他。那是没文化的文化,和严肃音乐的精英文化,不可相提并论。

我的学生中,转调技术学不懂的人,自会转去摇鬼。能用开浦勒三个行星观测定律,象牛顿一样用微积分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的人(相当于200年前的牛顿的工作),会对摇鬼感兴趣才怪。

我在北京音乐厅的吉他作品音乐会,听众中有很多知名摇滚乐手,说到我的和声等等太超前,一个世纪后能在摇滚中用用就不错了。

摇滚乐手视唱练耳水平更是业余。就象打靶游戏或套圈游戏(用小圈套几米前的啤酒瓶),当你半套上半套不上时,最有意思。听音乐耳朵在套音。摇滚乐不转调(或及简单),是巴赫以前500的水平。转调后就是“活靶”,靶是动的,空中飞鸟,业余的人老打不中,专业者觉得有趣。你反叛,实是反自己无能。歌词的反叛也无能,严肃诗歌早就不是这么低的水平。

说到创新,我的“次声波音乐”,音乐史上没这概念。以前是大提琴、小提琴,我是大扇子、小扇子,不用弦扇风,而是直接扇风。创新点很明确。我每做一个作品就换一个头脑(到本网站“穿梭时空谈音乐”abada查),谁也摸不准。否则今天作个“次声波”,明再搞“超声波”,有什么意思?

不承认音乐有水平高低之分,就象不承认打靶有水平之分、围棋有专业段和业余段之分一样可笑。音乐确有高低雅俗之分。尽管自身标准模糊,模糊不等于不存在。


过客 (01-01-28 19:54:51)

某种音乐太简单就不好。技术好=好音乐

音乐厅观众坐着听音乐,摇滚乐现场十万年轻人在空中"飞"(见KORN演唱会录象)。


--------------------------------------------------------------------------------

abada (01-01-28 21:27:00)

别说十万人,十亿人用电灯泡,爱迪生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可能和爱因斯坦相比。日本投降是毛泽东打的吗?不,是原子弹。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能方程式的结果。爱因斯坦产生在勋伯格身边,同时到美国;麦克斯维产生在贝多芬身边。艺术创造为科学创造提供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环境。科学中心一般都是艺术中心。

贝多芬的创新点很明确,即曲式。没有充分发展的大型奏鸣曲式,贝多芬的音乐再感人,也会同其时代的所有通俗音乐家一样(任何时代都有感动万人的通俗音乐家),在艺术史上不值一提。

巴赫的创新点很明确,即十二平均律,及完美的和声式的复调。巴赫是伟大的艺术家。但现在,你学巴赫的技术作的赋格就是和他一样好,也不是艺术家。因计算机也可作到。输入巴赫式的和声法则、音(程)法则、巴赫偏爱的概率法则和随机法则,赋格曲式法则等等,50年代的数学家用计算机就可作得与巴赫真假难辨。

艺术的价值在于独创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其核心。艺术是激发独创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良药。儿童天生有,成人靠唤醒。

萧邦等浪漫派的创新点很明确,即远关系转调和日趋“半音化”的和声。这种新的技术,必然导致一种新的情感。技术不是大的音乐生产力,创新技术才是。这种创新技术,是作曲技术自身固有规律的发展必然要求。艺术家运用远关系转调和“半音化”的传统和声,必然产生浪漫派的表情。艺术家是先发现了这种技术,后才感到了一种“感情”,而后才顺着发展下去乐曲。

作曲技法才是本质,而作品只是某种作曲技法的“这样或那样的现象”。正如虎可的弹簧伸长定律只是现象,分子原子间的电磁力才是本质一样。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新派美术家才不做实际作品,在展览中只帖出作品的独创性构思。依靠想象视觉、内心听觉足可欣赏。爱因斯坦从不做实验,只做“想象实验”,它可达到同样目的。All this are real, because, we do imagine,我再加一句,we DO react.

至于有朝一日如何把董事会的构思加以应用,那是"应用家"的事。

我们欣赏什么?欣赏想象力的扩展。




__________________
镜子和父性令人厌恶,因为它们使世界增殖。

2002-01-31 04:56 A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Luisborges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Cantata
会员

**我们欣赏什么?欣赏想象力的扩展**
我就抓这两句谈点想法。
作者具有强烈的科学精神。科学与艺术在他看来是同一核心的,并且,艺术给科学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使科学在前进的道路上有了航标。但在我看来,这只是艺术的一个方面,一种功能,一种特性。有时候艺术和科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但正如作者所说,模糊不等于不存在(这句是他在另一个关于摇滚的帖子里说的)
科学一直在发展,但发展的不一定就是健康的,向前的。我认为科学的发展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总有他消极的阶段。(当然这个阶段是往复出现的)消极不体现在技术上,而是体现在它所带来的影响和对人类社会,自然社会的改造。由此,艺术也是。艺术也在发展,但发展不一定就是正常的。
艺术需要创新,需要想象力的扩展。它可以带着科学前进,它可以成为科学的奠基,但它不一定就非把科学带上一条好路。或者这样说,它和科学的纽带关系决定了它无法逃脱科学的自然规律。
所以,如果说我们欣赏想象力的扩展,就未免太乐观了一点。欣赏的对象应该是能带来欣赏快感的东西吧。当然按照欣赏者的层次不同,能给他带来快感的东西也不同。我看作者是把艺术的发展归到一个理论的高度,一个专业水准,行家标准,小众原则。当然这也有它的必要性。只是,当艺术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它必定早已失去了大部分的魅力。这是艺术与科学一个很大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知识,而艺术更多是一种体验。
当然我决不是在藐视技术和专业性。但是我觉得作者看艺术的角度有点偏激。或许是他专业性的思维习惯决定的。其实我的习惯和作者有点接近,看作品也喜欢做理论分析,但我觉得真正的艺术应该还是在理论的筋骨外有最粗浅和最有亲和力的外表。
我觉得作者有点机械艺术论的倾向。也许过于专业化的人已经失去了直接感受的能力了。这是进步还是……?

__________________
嫁汉嫁汉
穿衣吃饭

2002-02-05 11:06 P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Cantata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Luisborges
资深会员

发展未必是朝好的方向,但不发展却肯定是不好的,是吧:)


__________________
镜子和父性令人厌恶,因为它们使世界增殖。

2002-02-06 02:16 A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Luisborges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Luisborges
资深会员

我靠,这两篇怎么好象在哪里看到过嘛


__________________
镜子和父性令人厌恶,因为它们使世界增殖。

2002-02-08 06:02 P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Luisborges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所有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现在时间 04:22 AM 发布新主题    回复主题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显示可打印版本 | 将本页发送给朋友

论坛跳转:
 

论坛状态:
你不可以发布新主题
你不可以回复主题
你不可以上传附件
你不可以编辑帖子
HTML代码禁止
vB代码允许
表情符号允许
[IMG]代码禁止
 

1999-2022 ASWECAN · 请尊重知识产权 本站所有内容不允许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