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注册个人资料论坛选项悄悄话搜索在线会员日历帮助退出 收藏 | 设为首页

ASWECAN ASWECAN > Wicretrend > 文字 > 食指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
主题 发布新主题    回复主题

银色硬币
会员
食指

弄几篇食指的诗,请大家把没贴上的补充一下食指诗选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



--------------------------------------------------------------------------------

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78年北京



--------------------------------------------------------------------------------

愤 怒



我的愤怒不再是泪雨滂沱,
也不是压抑不住的满腔怒火,
更不指望别人来帮我复仇,
尽管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刻。

我的愤怒不再是忿忿不平,
也不是无休无止的评理述说,
更不会为此大声地几乎呐喊,
尽管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刻。

虽然我的脸上还带着孩子气,
尽管我还说不上是一个强者,
但是在我未完全成熟的心中,
愤怒已化为一片可怕的沉默。



--------------------------------------------------------------------------------

命 运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
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

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
我只有是街头四处流落,
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
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

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
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

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
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
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1967年



--------------------------------------------------------------------------------

疯狗
--致奢谈人权的人们



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
我不再把自己当人看,
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
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

我还不是一条疯狗,
不必为饥寒去冒风险,
为此我希望成条疯狗,
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艰难。

我还不如一条疯狗!
狗急它能跳出墙院,
而我只能默默地忍受,
我比疯狗有更多的辛酸。

假如我真的成条疯狗
就能挣脱这无情的锁链,
那么我将毫不迟疑地,
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

1978年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





燃起的香烟中飘出过未来的幻梦,
蓝色的云雾是挣扎过希望的黎明。
而如今这烟缕却成了我心中的愁绪,
汇成了低沉的含雨未落的云层。

我推开明亮的玻璃窗,
迎进郊外田野的清风。
多想留住飘散的烟缕--
那是你向我告别的身影。

1968年



--------------------------------------------------------------------------------





火红的酒浆仿佛是热血酿成,
欢乐的酒杯是盛满疯狂的热情。
如今,酒杯在我手中颤栗,
波动中仍有你一丝美丽的眼睛。

我已在欢乐之中沉醉,
但是为了心灵的安宁,
我还要干了这一杯,
喝尽你那一片痴情。

1968年



--------------------------------------------------------------------------------

还是干脆忘掉她吧



还是干脆忘掉她吧,
乞丐寻不到人间的温存,
我清楚地看到未来,
漂泊才是命运的女神。

眼泪可是最贴心的爱人,
就象露珠亲吻着花唇,
苦涩里流露着浸泌的甘美,
甘美寻不到一屑俗尘。

幻想可是最迷人的爱人,
就象没有站稳脚跟的初春,
一手扶着摇曳的垂柳,
一手招回南去的雁群。

缪斯可是最迷人的爱人,
就象展翅飞起的鸽群,
迟缓地消失在我的蓝天里,
只留下鸽铃那袅袅的余音。

眼泪幻想啊终将竭尽,
缪斯也将眠于荒坟。
是等爱人抛弃我呢?
还是我也抛弃爱人?

于是干脆忘掉他吧,
乞丐寻不到人间的温存。
我清楚地看到未来,
漂泊才是命运的女神。



--------------------------------------------------------------------------------

鱼儿三部曲





冷漠的冰层下鱼儿顺水而去,
听不到一声鱼儿痛苦的叹息,
既然得不到一点温暖的阳光,
又怎能迎送生命中绚烂的朝夕?!

现实中没有波浪,
可怎么浴血搏击?
前程呵,远不可测,
又怎么把希望托寄?

鱼儿唯一的的安慰,
便是沉湎于甜蜜的回忆。
让那痛苦和欢欣的眼泪,
再次将淡淡的往事托起。

既不是春潮中追寻的花萼,
也不是骄阳下恬静的安息;
既不是初春的寒风料峭,
也不是仲夏的绿水涟漪。

而是当大自然缠上白色的绷带,
流着鲜血的伤口刚刚合愈。
地面不再有徘徊不定的枯叶,
天上不再挂深情缠绵的寒雨。

它是怎样猛烈地跳跃呵,
为了不失去自由的呼吸;
它是怎样疯狂地反扑呵,
为了不失去鱼儿的利益。

虽然每次反扑总是失败,
虽然每次弹越总是碰壁,
然而勇敢的鱼儿并不死心,
还在积蓄力量作最后的努力。

终于寻到了薄弱环节,
好呵,弓起腰身弹上去,
低垂的尾首腾空跃展,
那么灵活又那么有力!

一束淡淡的阳光投到水里,
轻轻抚摸着鱼儿带血双鳍;
“孩子呵,这是今年最后的一面,
下次相会怕要到明年的春季。”

鱼儿迎着阳光愉快欢跃着,
不时露出水面自由地呼吸。
鲜红的血液溶进缓缓的流水,
顿时舞作疆场上飘动的红旗。

突然,一阵剧烈的疼痛,
使鱼儿昏迷,沉向水底。
我的鱼儿啊,你还年轻,
怎能就这样结束一生?!

不要再沉了,不要再沉了,
我的心呵,在低声地喃语。
……终于鱼儿苏醒过来了,
又拼命向着阳光游去。

当它再一次把头露出水面,
这时鱼儿已经竭尽全力。
冰冷的嘴唇还在无声地翕动,
波动的水声已化作高傲的口气:

“永不畏惧冷酷的的风雪,
绝不俯仰寒冬的鼻息。”
说罢,返身扎向水底,
头也不回地向前游去……

冷漠的冰层下鱼儿顺水漂去,
听不到一声鱼儿痛苦的叹息。
既然得不到一点温暖的阳光,
又何必迎送生命中绚烂的朝夕?!




趁着夜色,凿开冰洞,
渔夫匆忙地设下了网绳。
堆放在岸边的食品和烟丝,
朦胧中等待着蓝色的黎明。

为什么悬垂的星斗象眼泪一样晶莹?
难道黑暗之中也有真实的友情?
但为什么还没等到鱼儿得到暗示,
黎明的手指就摘落了满天慌乱的寒星?

一束耀眼的灿烂阳光,
晃得鱼儿睁不开眼睛,
暖化了冰层冻结的的夜梦
慈爱地将沉睡的鱼儿唤醒:

“我的孩子呵,可还认识我?
可还叫得出我的姓名?
可还在寻找我命运的神谕?
可仍然追求自由与光明?”

鱼儿听到阳光的询问,
睁开了迷惘失神的眼睛,
试着摇动麻木的尾翼,
双鳍不时拍拂着前胸:

“自由的阳光,真实地告诉我,
这可是希望的春天来临?
岸边可放下难吃的鱼饵?
天空可已有归雁的行踪?”

沉默呵,沉默,可怕的沉默,
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回声。
鱼儿的心突然颤抖了,
它听到树枝在嘶喊着苦痛。

警觉催促它立即前行,
但鱼儿痴恋这一线光明,
它还想借助这缕阳光,
看清楚自己渺茫的前程……

当鱼儿完全失去了希望,
才看清了身边狰狞的网绳。
“春天在哪儿呵,”它含着眼泪
重又开始了冰层下的旅程。

象渔夫咀嚼食品那样,
阳光撕破了贪婪的网绳。
在烟丝腾起的云雾之中,
渔夫做着丰收的美梦。



苏醒的春天终于盼来了,
阳光的利剑显示了威力,
无情地割裂冰封的河面,
冰块在河床里挣扎撞击。

冰层下睡了一年多的水蟒,
刚露头又赶紧缩回河底,
荣称为前线歌手的青蛙,
也吓得匆忙向四方逃匿。

我的鱼儿,我的鱼儿呵,
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你盼了一冬,就是死了,
也该浮上来你的尸体!

真的,鱼儿真的死了,
眼睛象是冷漠的月亮,
刚才微微翕动的鳃片,
现在象平静下去的波浪。

是因为它还年轻,性格又倔强,
它对于自由与阳光的热切盼望,
使得它不顾一切跃出了水面,
但却落在了终将消融的冰块上。

鱼儿临死前在冰块上拼命地挣扎着
太阳急忙在云层后收起了光芒——
是她不忍心看到她的孩子,
年轻的鱼儿竟是如此下场。

鱼儿却充满献身的欲望:
“太阳,我是你的儿子,
快快抽出你的利剑啊,
我愿和冰块一同消亡!”

真的,鱼儿真的死了,
眼睛象是冷漠的月亮,
刚才微微翕动的鳃片,
现在象平静下去的波浪。

一张又一张新春的绿叶,
无风自落,纷纷扬扬,
和着泪滴一样的细雨,
把鱼儿的尸体悄悄埋葬。

是一堆锋芒毕露的鱼骨,
还是堆丰富的精神矿藏,
我的灵魂那绿色坟墓,
可曾引人深思和遐想……

当这冰块已消亡,
河水也不再动荡。
竹丛里蹦来青蛙,
浮藻中又来游出水蟒。

水蟒吃饱了,静静听着,
青蛙动人的慰问演唱。
水蟒同情地流出了眼泪,
当青蛙唱到鱼儿的死亡。



--------------------------------------------------------------------------------

在精神病院



为写诗我情愿搜尽枯肠
可喧闹的病房怎苦思冥想
开粗俗的玩笑,妙语如珠
提起笔竟写不出一句诗行

有时止不住想发泄愤怒
可那后果却不堪设想……
天呵,为何一次又一次地
让我在疯人院消磨时光!

当惊涛骇浪从心头退去
心底只剩下空旷与凄凉……
怕别人看见噙泪的双眼
我低头踱步 无事一样

1991年5月12日--21日



--------------------------------------------------------------------------------

寒 风



我来自北方的荒山野林,
和严冬一起在人世降临。
可能因为我粗野又寒冷,
人间对我是一腔的仇恨

为博得人们的好感和亲近,
我慷慨地散落了所有的白银,
并一路狂奔着跑向村舍,
向人们送去丰收的喜讯。

而我却因此成了乞丐,
四处流落,无处栖身。
有一次我试着闯入人家,
却被一把推出窗门。

紧闭的门窗外,人们听任我
在饥饿的晕旋中哀号呻吟。
我终于明白了,在这地球上,
比我冷得多的,是人们的心。

1969年夏



--------------------------------------------------------------------------------

灵 魂



如果月光象伤透了心的白发
如果星辰象善良真挚的眼睛
那么这灵魂一定是黑夜的宠儿
一定是热烈的爱与恨的结晶

怀着苦思不解的沉重
奔向十字架神秘的阴影
但愿我能看到路口那盏
预示我生命终结的红灯

1968年



--------------------------------------------------------------------------------

我的心



心上笼罩着乌黑沉重的云层
心中吹过一阵又一阵的寒风
心底沉淀着盐分饱和的溶浆
心头耸立起积雪不化的山峰

让我来告诉你这是我的心
这世界已被无情的解剖示众
它已不再有什么秘密的故事
它正遭受着你们残酷的戏弄

你们想用钉鞋掌的鞋跟碾碎它
看着它因为痛苦的抽搐而变形
可它仍然还是一颗心
而且就在我胸中砰砰跃动

我决心接受你们的挑战
不过之前多余问一声
不知你们有没有一颗心
要有,望你们千万珍重

1982年



--------------------------------------------------------------------------------

愿 望



我曾经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把秋天的原野裁成纸张
用红的高粱,黄的稻谷
写下五彩斑斓的诗章

可是没等收完庄稼
我的手稿已满目荒凉
只在狂暴的风雪过后
白纸上才留下脚印数行

1983年



--------------------------------------------------------------------------------

我的小房间



我的小房间
零乱又温暖
她就紧靠在
厅房的右边

深褐色的立柜里面
旧衣物挂得满满
暗红色书桌的抽屉中
锁满了浪漫的诗篇

床上没有洗过的脏衣服
压着聂鲁达厚厚的诗卷
枕边堆放着散落的稿纸
上面写着些片语只言

朋友们常在这里相会
聚在一起议论争辩
点燃只香烟乘着酒兴
谈诗歌、艺术、昨天、明天

这就是我的小房间
零乱又那样温暖
门在为你而敞开
我的年轻的伙伴



--------------------------------------------------------------------------------

受伤的心灵



时光白白流逝的恐慌
时时惊吓着我的灵魂
我心中还有希望的花朵
可无聊象条蛇缠绕着枝藤

我的心灵已无法挣脱
能向谁发出求救的呼声
我只有白天廉价的欢乐
可廉价的欢乐总是苦闷的象征

不得已,我敞开自己的心胸
让你们看看我受伤的心灵--
上面到处是磕开的酒瓶盖
和戳灭烟头时留下的疤痕。

1987年10月20日



--------------------------------------------------------------------------------

落 叶



我随手拾起一片落叶
若有所思地仔细端详

干瘪的叶片上皱纹深藏
背面叶脉象青筋饱涨
没有金黄荣耀的色泽
只是一张青灰色的面庞

它曾是那么丰满光亮
墨绿的叶片闪耀着希望
风暴中有它激烈的争辩
骄阳下遮片舒适阴凉

如今在命运寒流的驱赶下
它象个卖艺的老人一样
蜷缩着身躯沿街流落
瑟瑟发抖的低音浅唱

一片无人理解的枯叶
竟是我心中一片迷惘



--------------------------------------------------------------------------------

落叶与大地的对话



落叶说:为了归根我才飘落
轻轻的不曾碰上损害些什么
而人们仍在我身上随意践踏
竟然使我受这样的凌辱和折磨

“你看,在我身上万物生长,
而我呢”大地说:“却日益贫困饥薄
看来你终究知道点什么是幸福
不然你的话语怎这么尖刻

落叶不再说什么
而我却明白了许多

1985-1986



--------------------------------------------------------------------------------

诗人的桂冠



诗人的桂冠和我毫无缘分
我是为了记下欢乐和痛苦的一瞬
即使我已写下那么多诗行
不过我看他们不值分文

我是人们啐在地上的痰迹
不巧会踏上那姑娘的足迹
我看这决不是为了沾上我
一定是出于无意决非真心

我是我那心灵圣殿的墙上
孩子们刻下的污秽的字文
岁月再长也不会被抹去
但对这颗高傲的心却丝毫无损

人们会问你到底是什么
是什么都行但不是诗人
只是那些不公正的年代里
一个无足轻重的牺牲品

1986年
精神病院



--------------------------------------------------------------------------------

向青春告别



别了,青春
那通宵达旦的狂饮

如今打开泡药材的酒瓶
小心地斟满八钱的酒盅
然后一点一滴地品位着
稍稍带些苦味的人生

别了,青春
那争论时喷吐的烟云

依然是一支接一支地点燃
很快的度过漫长的一天
不同在,愿意守着片宁静
虽说,孤独却也轻松

别了,青春
那骄阳下、暴雨中的我们

七分的聪明被用于圆滑的处世
终于导致名利奸污了童贞
挣到了舒适还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是因为丧失了灵魂,别了,青春。

1989年



--------------------------------------------------------------------------------

人生舞台



愁苦过早地把皱纹深刻在眼角
可嘴边还是那丝对人生的嘲笑
好心的朋友用纸牌为我占卜
命运是一生穷酸,终生潦倒

墙角那奶奶用过的柱棍
已不耐烦地等着我的衰老
该谢幕了,几下疏落的掌声
象以往,无人喝彩叫好

1989年2月24日



--------------------------------------------------------------------------------






寂寞时你又一次
闯入我的心灵

我在心里呼唤你的名字
脑际不断闪过你的身影
因为你代表着我的青年时代
那时会爱你爱得那样深情

之后,命运给了你那么多不公正
可回首往事你却谈笑风声

寂寞时你又一次
闯入我的心灵

终于你走了过来步履轻盈
老了些相貌穿着还那样普通
象一枝花期早已开过的玫瑰
甚至仿佛连绿叶也已凋零

面对未来人生严峻的提问
你的回答始终是那样真诚

寂寞时你又一次
闯入我的心灵


1991年
第三福利院



--------------------------------------------------------------------------------

归 宿



由于创作生命的短促
诗人的命运吉凶难卜
为迎接灵感危机的挑战
我不怕有任何更高的代价付出

优雅的举止和贫寒的窘迫
曾给了我不少难言的痛楚
但终于我的诗行方阵的大军
跨越了精神死亡的峡谷

埋葬弱者灵魂的坟墓
绝对不是我的归宿

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园
坟头仅仅是几丕黄土
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的陵园
长年也无人看管守护

活着的时候倍尝艰辛
就连死后也如此凄苦
我激动地热泪夺眶而出
一阵风带来奶奶的叮嘱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孩子,这是你最后的归宿。”

1991年于第三福利院


--------------------------------------------------------------------------------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我可真的不知道,
为何偏爱冬夜中的寒风衰草,
因为衰草可令人随意践踏,
还是寒风能给人清醒的思考?

随意踱步能使人浮想联翩,
冬夜里内心中跳跃着诗意的火苗,
喧嚣不安的白天得不到的东西,
我要在冰冷的月波中细细寻找,

我不知道,我可真的不知道,
何时嘴角才有了得意的微笑——
直到灵感化为动人的诗句,
才感到已是寒气逼人的拂晓……

1993



中国唯一一位可以读诗令人催人泪下的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
银色硬币

2001-12-14 08:42 P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银色硬币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银色硬币
会员






食指

—— 秘密的诗歌旅行
朱文



说实话,吴新宇刚生下来的时候,他的父母可没敢对他抱什么希望。他的出生是一次意外,他父亲能回想起那一天他心情不好,喝了太多的酒,他的母亲也隐约记得那天晚上她正好胃病发作,很反对新宇父亲执意要做的那件事。但是孩子还是顽强地爬了出来,真是个罪过。和很多婴儿一样,新宇从小就喜欢吃自己的手指头,一有机会就吃。一吃就是16年。高中毕业以后,吴新宇就顶替父亲进厂做了工人。没有人注意他的时候,他就继续吃他的手指头。说实话,没人对这个不说话的小个子能产生好感一类的东西,他甚至连一个钳工也干得结结巴巴的。有一次女工们聚在一起开他的玩笑,说他整天把手指放在嘴里然后望着她们发呆,是不是企图勾引她们。说实话,对新宇来说,这个玩笑实在太过分啦,她们真不该这样。吴新宇的脸一直红到脖子,红到瘦巴巴的上身,红到见风就倒的下身,反正一直红到底了。而且,这艳艳的红一个星期以后都没能退干净。从那一天开始,就没人再见过吴新宇目光呆滞地含着他右手那根尖尖食指的景象。
也正是从那一天——后来蜂拥而至的传记作家们、小报记者们也普遍沿用了这个说法——吴新宇开始把自己关在白天也需要开灯的一个小阁楼里。除了上班领工资外,他哪也不去。除了不得不和年迈多病的父母打交道以外,他谁也不见。与吴新宇终日相伴只是那些枯燥平板的方块字而已。他变着花样把那些字排列起来,长短不一,有时分行,有时不分行,有时用上几个标点,有时一个标点也不用。把这些排列好的汉字誊写清楚贴上8分钱邮票寄出去还是3年后的事情。 瑞金新村平常只用来收收报纸的那只4栋506信箱变得越来越热闹起来。 负责这一片投递的邮递员苦不堪言,他认为那个“吴新宇”肯定是一个闲极无聊经常在报上登征婚启事的家伙。
就这样,到百花齐放的1985年,吴新宇再也无法在那家生产自行车配件的小厂里继续过他平静的单身生活了。他必须站出来,穿得干净一些,作为当代汉语先锋诗歌的杰出代表。说实话,这个名字从没有引起过官方文坛的足够重视,虽然它也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那本平庸不堪的小册子中出现过那么一次,排在北岛舒婷芒克之后,韩东于坚吕德安之前。但是,在地下诗坛说不知道这个大名的,那肯定是一些萎琐的嫉妒新宇不凡才能的人。新宇其貌不扬,话说多了就冒虚汗,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与建国以来最有风度的汉语诗人丁当结下难忘的友谊。后者非常慷慨地推荐了几个对性交颇有心得的女人,但是这只能使他的朋友难堪。另外现已退出江湖的未得到承认的大诗人于小韦,也非常肯定吴新宇对汉语诗歌的贡献。于小韦的艺术品味是极端挑剔的,他认为自己是个先知。1989年元月,诗人吴新宇神秘地从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消失了。他的死——这种说法也许不对,因为谁也没有见过新宇的尸体——是在同年6 月份第一次被提及的。那是一个很敏感的月份。人们普遍认为,真正优秀的诗人迟早都要自杀,既然要死就该死在那种时候才能算是死得其所。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说吴新宇是投河自尽的——得承认这样说的人的智商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的——就像屈原跳进汨罗江那样。丁当认为那是个笑话。因为吴新宇的童年是在运河边度过的,擅长那种狗刨式划水。(有人说他的一生也是狗刨式的。)如果说在六月初夏吴新宇跳下水去,那只可能是去游泳。所以最稳妥的说法仍然是,诗人吴新宇消失了。不要再在这个说法上浪费时间了吧,我认为,死亡和消失其实有什么区别呢?人类的生生息息就像基本元素构成相对稳定的空气一样环绕着这颗不起眼的星球,世世代代这样下去。说到这里,我必须停一会儿,因为我忽然觉得没有足够的兴趣再讲下去了。是啊,吴新宇是他妈的什么鸟东西?一个诗人?诗人又是他妈的什么鸟东西?鸟东西?鸟东西又是他妈的什么鸟东西。你又是什么鸟东西?鸟鸟鸟,东东东,西西西!鸟东西,鸟东东西,鸟东西西,鸟鸟东西!
说实话,为汉语诗歌的前途感到担忧的人并不像你以为的那么多。很多擅于如此言说的都是个人品德有问题的家伙。他们真正担忧的是他们自己作为汉语诗人迷惘不测的前途。如果有洋人对他们感兴趣,邀请他们参加诗歌节,给他们一些美元零用,他们就心定了许多。当然担忧免不了还有,何况他们也需要这种形而上的担忧,那是他们吸引人的资本,他们还想到纽约或者巴黎去,弄个驻校诗人干干。说实话,与这些较为张扬的同行比起来,吴新宇的担忧是真实的。他在一个冬天不听劝阻,毅然烧掉了近千首诗歌原稿。 这些作品一般实验色彩较浓, 为他带来过最初的好评。并且毅然整整一年一字未写。这后一条在风行像泄肚一样写长诗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说实话,像他们那样哗啦哗啦地写诗真是够不幸的。下面是诗人与他朋友1988年的一段对话,根据录音整理。这个不可多得的资料是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现当代”研究生提供的。 我这位朋友本人还没来得及堕落成一个诗人, 所以我对资料的真实性不加怀疑。在此,我还得顺便谢谢他,谢谢他那个喜欢搜集文坛小秩事的好习惯。

新宇:我并不是同性恋,请你们相信这一点。
某甲:这我可以作证,在五台山体育馆附近住的时候,我们天天睡在一起,他很正常。他写诗,我写小说,天天如此。
某乙:但在你的生活中,我们从来也没嗅到过一星半点的女人味。 再说, 你从来都避开和我们一起去澡堂的机会,有人在一篇文章中说,你那玩艺只是红红的一点点……
新宇:算了,我们还是谈正题吧。谈到女人,主要是没时间……其实,诗歌本身能不能算是我不改初衷的一个女人呢?
某乙:能算,能算,就是少一个小洞洞。
某甲:诗歌已经远离了它的源头。现在还在读诗的人都是些还在写诗的人,也就是说,我们的人民已经不需要诗歌了,是吗?
某乙:不完全是。中国是个诗歌大国,寻常百姓对唐诗宋词依然是耳熟能详,但是对现代诗,他们似乎完全失去了兴趣。
新宇:只要是真正好的诗歌,就一定能被人民接受。我坚信这一点。在西班牙一个普通的小酒馆里,都能听到人们弹着吉它,吟唱着洛尔伽的诗篇。加西亚-洛尔伽,是我现在最为景仰的诗人。
某乙:但是,首先你应该告诉我,“人民”是个什么东西?一个隐秘的同性恋伙伴吗?据我所知,那只是一个毫无价值的空洞的词汇而已。只有别有用心的政治家才对“人民”感兴趣。
新宇: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汉语诗坛萎顿不堪的原因所在。我想对诗人们说,把诗歌还给人民吧。另外我再重申一遍,我不是同性恋。

1990年6月, 也就是吴新宇消失一周年之际,北京的一些因自我感觉良好而觉得自己负有某种责任的诗人搞了一个小型“新宇作品研讨会”,与会的还有一位专程从大连赶来的女诗人。在这里,我不便透露她的姓名,但是你如果做过两天诗人就一定会知道她的。1982年她是以一个一脸菜色的饥饿的形象开始在诗坛抛头露面的。空空的胃,空空的子宫。和她睡过的男人大多都觉得自己和中国诗坛有了些关系。和她睡过的诗人后来大多成了名。成了名以后,他们一般都否认和这位女诗人曾经有过瓜葛。原因很简单,她不小心已经被看成了一个烂货,说实话,这样对待一个饱经沧桑的女人是不公正的。他们从她的身体上捞到了好处,又回过头来鄙夷她的动荡不安的灵魂,太下作了。如果有必要,我将在另一篇小说中好好谈一谈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继续谈诗人吴新宇。说实话,新宇作为汉语诗人显而易见的价值被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会,一次又一次的怀念活动,一篇又一篇的充满深情的纪念文章给活活地糟蹋了。正是在那次研讨会上,那位大连来的女诗人以一个诚实的见证人的身分发表了一通让人记忆深刻的谈话。她认为,说吴新宇是同性恋简直就是对这位不复存在的优秀诗人的污蔑。 实际上, 1989年3月15号吴新宇在大连做得很好, 很让她满意。天啦,说实话,如果真是让她满意,肯定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这番坦率的发言引起了到会者强烈的反响。他们对女诗人路人皆知的勇气再次表示钦佩之余,也注意到了她所提供的那个确切的时间。(当然也有个怀疑她是想往她已经成为诗歌界旅游热点的那里再贴一层金,这种说法不可取。) 也就是说,吴新宇在1989年3月还在大连出现过。这是一个应该把握的线索。至于吴新宇是不是同性恋, 这好像并不重要。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瓦尔特-惠特曼也是一位可敬的同性恋患者,他和吴新宇一样,热爱自然,热爱人民。1855年《草叶集》第一版在美国问世,开创了一代崭新自然的诗风。
说实话,讲到这里这篇故事才引起我本人的一点兴趣。1989年元月诗人吴新宇出走——用这个词可以吗?——以前,在古城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我只能从平常和他来往较为正常的几个朋友那里揣摩他出走的动机。新宇像木头一样少言寡语的习惯,无疑给我的深究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大概是因为所谓的‘人民’吧。” 在南京居住了十年也没挪过一下屁股的诗人韩东说起话来从来都是很谨慎的,“此人坐在我们中间就像一个密探。1988年下半年,我就开始不喜欢这个人了,因为,他养成了一个见人就朗诵他作品的习惯,这样做,对他来说其实极不自然。他的嗓音有点不阴不阳,听了让人直起鸡皮疙瘩。他还为姑娘们朗诵。朋友们于是都开始讨厌他,因为他那样做下去,肯定会把姑娘们像赶鸭子一样全赶走的。”
“我和他吵过那么一次。”另一位叫刘立杆的诗人补充到,“我对他说,新宇,你现在的诗歌观是幼稚的,放弃它吧。我们是你的朋友,我们不是你的人民,让我们来读一读你以前的诗吧,它们是多么出色啊。”
“你本人相信‘人民’吗?”我不合时宜地问到。
“你把‘人民’指给我看,我就相信。”当时在座的几位都哈哈大笑起来。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新宇的观点真有那么可笑。云南的于坚,以及刚刚从美国归来的吕德安都认为我关于新宇出走动机的猜测是有说服力的。他是想把诗歌还给“人民”。于坚补充说,我不了解这个人,但是我断定他如果不是一个虚伪的家伙,就肯定是一个愚笨的家伙。天啦,说实话,于坚,这两顶帽子的任何一顶加在那颗全是虚汗的小脑袋上,我在情感上都难以接受。说实话,我挺喜欢吴新宇这个诗人,喜欢他那种古老的害羞的样子。至于他的诗歌我怎么看,要我说的话——我是个门外汉,我的看法可能会使你失望——我真倾向于认为他的后期诗歌,也就是诗人企图还给人民的那些诗歌,是更有价值的,我至今还能记得那么一小段。

我知道我的天空,
已不再是你梦想的平原;
我知道我的土地,
已不能给你温柔的慰藉;
我知道我的歌儿,
已驱不散你永恒的悲伤。

吴新宇生前和一个叫吴晨骏的人来往最为密切。这两个姓吴的在别人眼里都是很诡秘的家伙,有人怀疑他们是同性恋伙伴。但眼下还健在的那位的感情世界在我看来是正常的,它属于几十年出一个的那种天才,我保证。有一天他出于愤慨忽然出现在我面前,郑重地向我指出,上面那段诗歌并不是吴新宇所为,而是出自一位仰慕新宇的台湾女诗人那根苍白无助的笔下。那个女人心理不那么健康,可能在新宇那里碰过一鼻子的灰。她总是把自己的诗歌署上新宇的大名,或者厚颜无耻地把心宇的作品收入她那装帧精美的狗屁诗集里。说实话,台湾岛人写诗真是一个错误。不管怎样,吴晨骏这个人的出现,让我着实兴奋了一阵子。新宇消失以后,吴晨骏一直保持着让人不安的缄默。我想他一定知道一些我所关心而无从知晓的东西。当时我手头很拮据,但是我还是决定请他去大排档小吃一顿。但是谁知被这位坚定的后现代毫不含糊地拒绝了。
“我了解你们这些人,不要那么好奇好吗?”他说起话来有点咬牙切齿,眼镜后面的光非常生冷,“他的消失是在1988年,而不是他妈的1989年。好了,新宇反正是完蛋了,你们这些家伙在心里大为窃喜是吗?”
“你这样说太没人情味了。我个人就很喜欢新宇的诗,譬如那首《黄昏的河流是昨天的河流》……”
“住嘴!太可笑了。1988年3月开始,吴新宇就不再是个诗人了, 你知道吗?你应该为你的鉴赏力感到羞愧。新宇有你们这些朋友真是太不幸啦。”说完,他满眼泪光地望着蛛网密布的天花板。
“我觉得把诗歌还给人民是……”
“请你不要再说了,好吗?”看得出来,他是个很脆弱的人。他耷拉在方凳上,头一点一点地,嘴里好像在自言自语。忽然他站了起来,陡然换上一副无庸置疑的神色。
“好吧,我就让你见识一下新宇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吧。”
说完,他就站在房子的中央用他带有浓厚苏北口音的普通话背起诗来。一首又一首,滔滔不绝。越背,这个人越显得神彩飞扬。说实话,说实话,据我所知,他虽然背了那么多, 但却没一首是新宇的作品。 它们是于小韦的《火车》、韩东的《孩子们的合唱》、于坚的《作品一百号》、吕德安的《沃角的夜和女人》、丁当的《爱情夜话》、刘立杆的《壁虎》、小海的《村庄与田园》等等。天啦,这个人由于过度的悲伤,头脑已经糊涂了。我只能这么认为,于是我抱住他不停挥舞的双臂, 强迫他停下来。 请停下来吧。我很果断地建议他回去好好睡上一觉,改天我再去看他。临出门时,吴晨骏无限疲惫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请记住,是他妈的88年,也就是他妈的1988年。”
说实话,我对吴新宇的兴趣已经随着冬天的降临而渐渐冷淡下来。诗坛上已没有多少人在谈论新宇了,这是很正常的。很多在1989年拚命吹捧这位神秘诗人的家伙,隐隐地后悔起来。因为他们把诸多辉煌的冠冕统统给了大概已不存在的吴新宇,也就不太好意思再往自己头上套了,最多在人少的时候,偷偷地套上一套,过一过大师的瘾。而现实生活中的他们是多么需要弄那么一顶戴戴啊。戴上“孤独的王”之类的绿色的帽子,然后埋头写他们的大作品,那将是多么合适。于是一些手法很隐秘但不高明的晦暗的论调便应运而生。这类谈论一般仍以满怀历史感的忆旧开场,然后认为吴新宇早期的实验诗歌其实是“对语言施加的难以接受的暴力”,是“语词的幻觉”而已。接着就会搬出一些精神巨人来,胁迫那些可怜的死人说出这些家伙这会儿用得着的话,这也是老掉了牙的老套路。再往下,就难免有赤膊上阵的嫌疑了。我读到的最高明的一篇是这样设计的。几乎通篇文章都在不露声色地赞扬旧金山的金斯伯格之流,说他们是一代反叛的英雄,吸毒写作,在写作之余互日屁眼,而正是他们领导了美国六十年代波澜壮阔的影响深远的反文化运动。文章的末尾,这位作者恰到好处地暗示了当代汉语诗人吴新宇和这伙人在某些方面的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使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又有谁会对一个可能在闲暇时恳求另一个男人来日他屁眼的诗人有好感呢?说实话,这些做法让我感到他妈的恶心。所以,我决定再去找一找那个叫吴晨骏的人。
平常碰到时,你还不觉得——甚至还有点厌烦,抱怨这个世界太小——那个总爱提着一只破旧的黑色公文包的家伙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当你专门去找他时,你就不会不知道这位怀才不遇的天才真是神秘极了。他有老婆,有固定的房子,在一个省级机关里有一张固定的办公桌,另外还有一个7位数的电话号码, 但是你就是找不到他,你又有什么办法呢?说实话,我这个人从来就不是非怎么样不可的那种人,所以我决定去他妈的吴晨骏,也顺便去他妈的吴新宇,这些人跟我有他妈的什么关系?我不再去关心这个风风雨雨的地下诗坛了,据说,现在里面经常死上个把人。不管生前写了几首诗,反正他们这一死,都他妈成了人物。话说回来,那个吴新宇倒是确确实实地做了些事情的。又说到吴新宇了,真让人失望。说实话,我真是有点怀念这位早殒的生不逢时的经常冒虚汗的诗人了。如果有一天这小子没死,从我门右边的那条水泥路上走过来,我想我一定会上去拥抱他的。拥抱完了马上就放开,事情就是这样。说实话,我可不愿意也被别人看作是个他妈的同性恋,虽然我本人一贯认为那并不是一个有多了得的情感方式。告诉你,什么也不会让我吃惊,因为我个人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看待问题的方法,你如果学会了将受益终生。比如我就认为鸡奸不像你以为的那么不可思议,任何貌似奇怪的玩艺都有一个简单朴素的起源。我是说,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伟大的鸡奸者,也就是你们通常说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想象力并不一定很丰富。最初他可能只是找错了地方,结果发现那感觉也相当的好,所以他就一发而不可收地爱上了这种方式,无意中带来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说实话,我在这一篇谈论诗人诗歌的严肃的小说里大谈鸡奸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有谁知道,这个星球上第一个鸡奸者叫什么名字?有谁知道,这个星球上第一个诗人叫什么名字?不能否认,他们都伟大无比,因为他们都同样向他们的子孙后代提供了一种泄压的方式,一个排解欲望的渠道。第一个诗人很真诚,第一个鸡奸者冒冒失失的很可爱,但是他们身后杀也杀不绝的后来者们却是越来越令人失望,越来越令人讨厌了。
两年后,也就是1993年底,我忙于搬家。从一个很糟的地方搬到另一个更糟的地方去。生活嘛,不像写诗那么容易。一阵风吹进来,掀动了满地的废纸。原本被压在下面的一张纸头便完全呈现出来了。上面有一段分行的文字,人们习惯把它叫做:诗。真遗憾,这个字的读音竟和另一个汉字“屎”一模一样,都需要卷舌。

一千个人走进了这片月光,
一百个人走进了这片月光,
十个人走进了这片月光,
我走进了这片月光。
如果月光停止照耀,
我就看到,我的死亡。

说实话,我有把握肯定这是吴新宇某首诗歌中的最后一段。另外我还可以推断出它写于1987年前后,就是诗人无所适从的那个创作时期。里面有诗人的窘迫。那个时期的吴新宇憔悴得像一根冬天的草茎。人们都在夸他在那间黑灯瞎火的小阁楼里搞出来的玩艺具有什么革命意义,这让诗人很是伤心。我忽然有了个想法,我想把手头掌握的吴新宇的作品都找出来,放到一只大信封里去。这也算是我对这位大诗人迟到的纪念吧。说实话,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倍受歧视的人,即使后来有了些名气,境况也没好转多少。说白了,离开诗歌他一钱不值。如果他想搞女人——真不知道他到底想不想——而那个女人对他妈的诗不感兴趣,吴新宇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说实话,诗人们是多么希望有更多的女人去关心诗歌啊,附庸风雅也行,狗屁不通也行。吟上两句诗就可以上饭馆吃饭不要钱,住旅店不掏身分证,就可以让姑娘们心甘情愿地爽快地把裙子撩起来,说实话,这就是诗人们梦想的天堂。这样说好像还不确切,为数众多的女诗人是怎么想的呢?她们都是些越写越古怪的人。说实话,说实话,女人成了一个诗人,她的一生就完蛋了。您的女儿如果是个婊子,请不用为她担心;如果是个诗人,天啦,少不了要请你多关照一些。我前后大概花了一个半小时,就把能找到的吴新宇的东西聚到一起来了。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就像是打捞他的尸体一样, 一只手, 两把头发。下面这份小档案,日后我愿意提供给对这位灰不拉叽的诗人感兴趣的严肃的评论家。主要是些油印胶印的小册子以及一些散页。

《中午的实验》(二十七首)
《继续实验》(二十一首)
《越走越远》(十八首,和一个说明)
《十七首歌谣,半个梦》(手稿,四百字稿纸,黑钢笔)
《三个世俗的角色之后》(文论,缺三页)
《对二十五个问题的回答》(未署名,有待进一步核实)
《古闸笔谈》《与丁当合作)
《弯腰吃草》(载于民刊《他们》第六期)
另:漫画两张(炭精条)、新民歌三首(配有一份错误百出的简谱)、信件一封以及十五个不算乏味的诗歌片断。

这时,那个吴晨骏忽然出现了。他夹着那只更为破旧的公文包,凝神屏气地站在我的门口,探头探脑地审视着里面。他的公文包老下去了,而他这个人还是那么鬼。我发现他的表情与他那位同族兄弟简直是一模一样。他现在不是吴晨骏一个人啦,准确地说, 他是两个人的复合体。 两个阴森森的魂灵无比默契地交替驾御着这一个小公务员的身体,在这个城市里出没,天啦,真是这样。我当然请他进来,请他喝茶,请他计别较房间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他说,这并不重要。于是,我拿出那只大信封来递给他,希望他帮我甄别一下它们是不是都出自吴新宇那枝差一点就不朽的笔下。
“这也许并不重要。”他没有伸手去接,而是在一只纸盒上一屁股坐了下来,那只可笑的公文包还被紧紧地夹在他的腋下,他好像担心它会像只大耗子那样一骨碌跑掉,“你们当中不是有一个叫小海的家伙吗?就是长得像猫头鹰的那个。”
“是有这么一个人,现在有了发福的小肚子。”
“他说过一句很地道的话,诗人要甘于自生自灭,是吗?”
“没错,新宇当年说过,他想把这句话刻在他的墓碑上。”
“那就请你让他安静一会儿吧。”
说实话,吴新宇这会儿够安静了,已经安静得过于冷清。他所谓的人民无法在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股市行情子女入学黄色录相麻将围棋通奸乱伦城市规划日本电器关贸协定美国皮尔卡丹钢材价格浦东开发霸王别姬化肥问题水土流失电力先行天安门广场有奖销售红旗飘飘摇滚英雄海南深圳印度神油金枪不倒海湾硝烟华夏小姐人大代表香港回归空难空难科技重奖大腿临空有偿服务中华鳖精养身气功洋妞打工天皇巨星希望工程齐盼奥运牛肉粉丝床上用品宫廷秘方人民江山之中为他腾出一小块地方来。我不知道自己和眼前这个人除了吴新宇还能找到什么别的话题可谈。于是我就继续埋头整理我的东西。说实话,我这个人不喜欢和大小天才打交道。他们比一般人敏感,又急躁。你说什么都得悠着点。不然,不小心一回头就会发现你已多么不应该地伤害了他。吴新宇可不是这种人,他对自己总是缺乏估计,我是说,他总认为自己比你以为的还要差上一个等级。说实话,在我的生活中已找不到如此谦逊的人了。
“听说,你两年前四处找我,往我家里打电话?”
“我不记得有这回事啦。”天啦,我已经有两年没碰到这个人了,有意思。
“你找我什么事?”
“如果真有什么事的话,现在也没事了。”
我想让他闪开,我要把手中的一堆杂物塞到他屁股下面的纸盒里去。 但是当我定睛俯视这个人时, 不禁大吃一惊。这不是吴新宇吗?不很娴熟地叼着一根烟。说实话,这真是太可怕了,但是当他冲我慢慢地抬起头来时,我看到的又是一张吴晨骏的脸,千真万确。
“我应该承认,你对新宇的感情是不造作的。这也是今天我来找你的原因。”他说得很慢,一句话飘浮在空气中半天才能成形。
“吴新宇?不,我对他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只是有点好奇而已。”
“我应该承认,你对新宇的好奇是恰当的,不过分的。”
“说实话,我现在连这一点好奇也没有了。现在,我倒是常常对我自己感到好奇,咦,这个人真是太有趣了。请你站起来好吗?”
他站了起来,开始在房间里踱开了步子。地面上有那么多障碍,所以他不得不东扭西曲地寻找下一个下一步落脚的地方,另外他还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踱方步所需要的一幅怡然自得的神态。说实话,吴氏的踱步真是一场表演,我完全被吸引住了。这时,他一个转身。
“我最希望你是这个样子。所有浮躁的东西都沉淀下去了, 太好了, 我想今天我不用再一个人去承担那个秘密啦。”
“说实话,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他来到桌边,把桌子上的一摞书一挥手统统拂到了地上。然后他打开了他那只黑色的公文包。首先拿出的是一些风景明信片。是寄给吴晨骏的,落款人:新宇。但是明信片上一般没有什么内容,只有一张上面写着:今天的天气真是糟透了,我注意到一个个已经有些模糊的邮戳。上面的时间跨度是从1989年1月,到1989年6月。我在看明信片时,吴晨骏站在我的身后冷静地监视着我。邮戳上的地名显得非常散乱,甚至有些不可思议。我用一枝红笔,把那些地名一个一个地标到墙上还没有撕掉的那张中国地图上,原想可以借此使那次莫名其妙的旅行变得清晰起来,但是却适得其反。能够找到的地方, 像一把散沙在这块土地的意想不到的边边角角闪着令人疑惑的光影。 而更多的地方无从查找,我怀疑是一些古地名,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那个叫吴新宇的人是怎样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从A点跑到B点去的。当然我不会不注意到其中一张明信片上盖着“大连”的邮戳,时间是1989年3月17号。 如果那位热情有余的女诗人所言属实,说实话,我敢肯定在1989年3月我们的吴新宇一定在大连吃尽了苦头。她见多识广,可有的是翻新的花样。
“没错,新宇是在飞,像只苍蝇那样。”我身后的那个人很有把握地说道,“你还没想到,他已经落在了那个地方。”
“难道是在时间的隧道中飞吗?”
“这是一个没有趣味的问题。科学上的可能性,真正的艺术家都不会很感兴趣的。那是他们的问题。科学最尖端的成果至多是二流的艺术作品。”他到我桌上的烟盒里拿烟,但我看到他的上衣的口袋里就有一盒“翡翠”牌卷烟。
“我不是他妈的艺术家。你说,新宇到那些地方都干些什么?”
“这个蠢货还能干些什么!到火车站、轮船码头,到农贸市场,到乡村中学,到精神病院,到老干部俱乐部,去朗诵他的诗歌,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你给钱,他也朗诵;不给钱,他也朗诵。有时他给一个卖鸡蛋的钱,条件是他朗诵一首,就一首……”
“你怎么知道?你和他一起旅行过一段吗?”
“新宇企图这么做,但被我臭骂了一顿。肯定是这样。然后,让别人把他灰溜溜地赶出去。好像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一样,他这一路要干的事,就是让别人把他赶出去。”他迫不及待地点上了烟,好像是想压住难以控制的激动的情绪。
“等等,让我想一下……”
“不许用这条思路来设想新宇,打乱,打乱,快把你的思路打乱!”
我不想理会眼前这个人。我说过,我不擅于和天才打交道。更何况现在我说什么都只会助长他的亢奋。于是我继续在那厚厚一叠的明信片中找寻我可能感兴趣的东西。
“对,你手里的这一张是最后一张,是从一个叫‘邗沟’的地方寄出的。另外给我的最后一封信也是从那里寄出的。”有谁知道“邗沟”是个什么地方?
“信?还有信?”
“我说多了。算了,一并告诉你吧,他是给我写过两封信。但是我是不会给你看的。你请我连吃三顿也不行。”
“说实话,我根本不想看。”
“那好吧,我把最后一封留给你。我得走了,那第一封谈了太多你不可以知道的事情,所以不能给你看。为了预防意外,那封信我今天没有带来。”
“你是怕我对你使用暴力?”
“不,我怕自己一激动就忘乎所以。实际上今天我已经是这样了。我真让自己失望。”
“不,你把这封信也带走吧,我说过,我不想看,另外我也不想,让你对你自己这了不起的一摊子失望。”
“但是你要记住,关于这封信的任何结论,你都只能留给你自己。我不愿意在一张肮脏的小报上看到!我相信你的,就像新宇也曾一度被你蒙蔽一样。然后忘掉新宇吧,如果你还是他朋友的话。”
说完,吴晨骏就这么没影了。再次碰到这个人,不知是猴年马月。我不知道下次见面时我将看到装着吴新宇的晨骏,还是装着吴晨骏的新宇。说实话,我真想念他们啊,我真想念这两个四处碰壁活着就累得直喘气的朋友,他们只要站在我面前,我就不会不想到,这个肮脏的世界真不是一个他妈的活人的地方,他们因为活着而水土不适,因为水土不适而成为一个可笑的诗人。

晨骏:
你好!
……从昨天到现在,我都没吃过一点东西。不是因为钱的缘故,是因为我不想吃。你不知道,晨骏,饥饿的感觉对我真是太有帮助了。它像一柄耐心的扫帚,打扫着满是落叶、废纸、玻璃碴的庭院。它让我头脑清醒,没有一丝一毫的野心。对诗,我也没有一点野心了,所以,我可以不知疲倦地谈论诗,不知疲倦地写诗,而不会对它构成伤害。我不想就此非难别的诗人,那太没有意思了。如果他们把我当成一位朋友的话,我就想好好地劝劝他们,但是……
……过去的一个星期里,我一直在揣摩这个地方的方言。我刚到这里时一句都听不懂, 那是什么样的一种语言啊,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就真难以相信这个世界上在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地方,竟然有这样一群人在使用这样一种语言生活。而且我感觉他们生活的理想似乎也只能用这种语言才能表达贴切。现在我可以听懂几句了。当然,他们当中识字的人是可以看清楚我写在笔记本上的那些诗的,虽然他们显然兴趣不是很大,甚至有人把我当成不会说话用一张残疾人证明来行乞的家伙。诗歌有时是要借助朗诵,才能把其中的音乐性,其中的魅力表现出来,我想我最好能用当地的方言为他们朗诵几次,我现在还做不到,有些词在当地的词汇表中也许从来没有过,所以我在想用相应的一个词来代替。你应该知道那是很困难的,我也许应该直接用他们的方言来写, 那样会使他们感到亲切, 会使他们琅琅上口,那太难了,至少目前我劝自己先别急着这么做……他们黄黄瘦瘦的,但鼻翼都一律很宽,所以说起话来,声音都好像有很长的尾音。我注意过菜场上两个农妇的对话,她们一边摆弄着秤,一边隔着一条街在对话。天啦,我虽然几乎一句也听不懂,但她们此抑彼扬的调子,在黄昏的市场上来来去去的调子,让我相信那就是诗歌。这个地方……在靠近道口的地方,有一个圆木垒就的小房子,那位看道口的老头看我不像一个坏人, 就允许我有时在那过夜。 有一天,我听到外面的一段对话,我兴奋极了,你不知道,因为我全听懂了。说话的是一男一女,我觉得朴实极了,就像是最古老的诗歌。但是不能翻译,翻过来好像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晨骏,那一天你如果和我在一起,你就知道了,这就是诗歌,这就是诗歌,他们才是最真诚的诗人。尽管我知道你也许会不以为然,但是,我还是准备,把那段对话翻译过来给你:

让我操你一把好吗
不行,现在不行
那到底要我等到什么时候
要等我爸同意了才行
我等不了那么久,我要操你
那好吧,晚上我等你

……天黑了,我还在给你写信。要是往常我可以去见见朋友,去你那混饭去。现在我哪也去不了,这里的人好像不欢迎我。有谁欢迎过我?实际上,我非常想念你,甚至想念那些攻击我的朋友…… 我不知道, 我让自己不要想明天,因为那样会好一些,事情会简单一些。现在我只有一个计划,就是当天的计划。我上路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很好笑。也许我真的误入歧途了,就像你骂我的那样,但是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我请求,至少你要不再用那种态度来对待我……

现在是1994年,我仍然活得好好的。天啦,你不知道,对每个人而言,这都能算上一个最大的奇迹。说实话,你大概已不觉得了。诗人吴新宇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五个年头,有关他的记忆也十分淡漠了。今年三月我去参加任辉先生在鼓楼公园举办的个人剪纸展。在充满神奇的展览大厅里,我有幸见到了几个寻寻觅觅的诗人。他们和吴新宇当年也是朋友。事后我发现,我们没有人谈到吴新宇,一句也没有。甚至我都可以感觉到,他们和我一样都不经意地把那位经常冒虚汗的诗人从我们各自的生活中完全清除出去了。说实话,即使现在我在这样叙说,也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件多么不可忍受的事情。
那么这篇小说的诞生就变得很侥幸了,一如吴新宇当年的诞生。我之所以把它写出来,不是因为我对诗人当年那次一厢情的旅行再次萌发了兴趣,而是因为在这一刻我忽然深刻地感觉到,诗人吴新宇的一生其实就是这个星球上曾经有过的一次不必要的、匆匆的、秘密的诗歌旅行。
 







__________________
银色硬币

2001-12-14 08:44 P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银色硬币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银色硬币
会员






到精神病院送奖——近访食指

伊沙

第一次飞行的感觉不错,第一次飞行是身怀使命的,我的使命是到北京到精神病院去代表《文友》杂志为诗人食指送奖。8月13日下午,从飘着零星小雨的感阳机场起飞1个半小时后抵达毒阳高照的首都机场,在云层里我甚至没有来得及把作家版《诗探索金库.食指卷》中所附诗人生平年表再细读一遍... ...

我的老友诗人中岛在出口处等我。诗人张小波的司机把我们拉入张小波的热情轨道,与这位早年的“城市诗人”、《中国可以说不》的策划人和主要作者、享誉京都文化圈的豪侠之士的结识是我此次北京之行的又一收获。在小波名曰“宁海潮”的店里,酒桌之上见到了我早已引为“诗兄”的莽汉首领李亚伟、同样来自四川的著名的“二宋”之一宋炜,以及我的老友北京新锐诗人候马... ...

在老朋友酒一样热情的笼罩下,我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得暇与食指的父亲郭云轩先生联系,由于我在离开西安的前夜曾打过一个电话给他,所以对方并未感到突兀。我们在电话中商量着为这天送奖的事做了具体安排。我的考虑是必须有食指的亲人在场,后来证实这样的考虑是对的。午饭以前,我代表杂志邀请的两位客人(也是《文友》的朋友)——北京独立撰搞人徐林正和天津青年诗人徐江相继到了,大伙在位于北太平庄中央新影的中岛的小不点文化发展公司集中,在新影门口的东北菜馆吃午饭,午饭的时候马和他的车也到了。

食指的家在百万庄,那天我们找它费了很多事。不断用手机给郭老先生打电话,在他指挥下我们接近了一座青灰色的旧楼,是50年代修建的苏联式建筑。郭老先生和食指的继母站在楼前等我们。下了车我们马上迎上去,一一握手寒暄之后,郭老先生招呼我们进屋。满头银发的郭老先生堪称精神矍烁,他一口沈重的山东腔,我从食指年表上得知,郭家是山东鱼台人。

他们的家在一层,落座之后我注意到屋内的朴素与零乱。郭老先生开了一个西瓜,不断劝我们多吃。接着我接受了两位老人的提议:不要把我随身带来的一万元现金带到精神病院去,由他们先存起来,然后把存单带给食指过目。我觉得他们的考虑比我周全。是徐江陪伯母到隔壁的银行存钱去的。他们走后,我和候马不约而同地向郭老先生提出了同一问题:食指是在这儿长大的吗?郭老先生回答说:他们搬过家。

在从马甸桥往东去沙河的路上,我与同车的郭老先生谈起了食指的病,郭老先生说到病因与食指年表上相近:一、文革的极左思潮影响到部队,他内心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二、入党外调,学校档案里有文革初期他因写诗而被审查的材料,后被说成“5.16”嫌疑;三、诗人恋爱受挫。我谈到疾病使食指失去了很多,像荷兰著名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和英国某所大学的邀请,他都因身体原因而未能成行。郭老先生说以后再有这样的邀请就让他去了,让人陪着他他去。说起食指作为“一代先驱”近些年来所获的越来越多的公正,郭老先生列出了一串“好人”的名字:谢冕、唐晓渡... ...他更多地提到了林莽,多年来无私地为食指所做的一切,以及黑大春。公正已然建立,但忽略仍在继续,同车的朋友说起各种文坛评奖为什么都没有食指的份儿,有人举出“刘丽安诗歌奖”是由一海外富婆出资,每年拿出10万元人民币奖励10位中国诗人(据称是国内奖金额最高的诗歌奖),目前已颁发了三届,获奖者已达三十人,但就是没有食指。照其首届颁奖时公布的评选标准看是带有“扶贫”成份的:参评者得是自由职业者或个人生活有困难者。依照这样一个特殊的标准,长年居住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不是更有理由获奖吗?从“刘丽安诗歌奖”前后三十人的获奖名单看,多少没情况的阿猫阿狗都上去了,说起来还不是诸评委给自己的干哥们儿送人情的奖项。我说《文友》为食指颁奖就是为了制止这种有意无意间所造成的忽略,制止忽略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公正。我说1998年度“文友文学奖”是在该年已编发的70余首诗、10余篇小说、20余篇散文中评出的,这一万元奖金既是奖给食指名作《相信未来》(刊于《文友》1998年1月号),也是奖给他的总体成就。我也谈及杂志社领导对此次颁所奖所给予的关怀,王维钧社长在延安的工作会议上亲手批示,周德东主编为创设此奖付出了很多心力。郭先生让我转达他和食指对王社长、周主编的谢忱与敬意。后来郭老先生还谈到了食指的“个人问题”,食指与李立三之女李雅兰有过七年婚史,郭老先生希望儿子能够再婚,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 ,回到正常和家庭生活中来,这对他的病会有好处,精神病院毕竟不该成为他最终的归宿。郭老先生还讲起一位女大款因目的不纯而遭食指拒绝的事,希望大家都来关心食指的“个人问题”。

去沙河的路并不显得远,也许是我们一直在说话的缘故。过了一座桥似乎就到了,北京第三精神病福利院座落在一片新建小区的后面,汽车从正在施工的工地旁开出,在一处幽闭的小院中停下来。回想起来,食指一下是在某扇窗玻璃的后面等我们,他的父亲通知他下午我们要来,他很快地从一座小楼侧面的门走出来,和我们一一握手.诗人刚理过的光头已长出浅浅的黑发,穿一件老头衫,满面笑容.徐江后来对我说,他在与食指握手的瞬间有些激动,毕竟这是在与一位真大师握手啊!徐江的话让我有长久的感动。当时食指把我们领进那座小楼,领进了由他协助管理的“职工之家”,屋子很大,有一个乒乓球台和几张桌子,我们把两张桌子并在一起,避开从窗子照进来的阳光,然后坐下来。点上烟,我正式向他说明来意,并把获奖证书交给他,郭老先生和伯母也把一万元奖金的存单拿给他看,我注意到他的目光只匆匆扫了一下存单,他的目光更长久地落在打开的获奖证书上,里面有《文友》的授奖辞:

后来,诗人猛然站起,急匆匆去了他的房间。他取来了自己上半年所完成的三首新作,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字正腔圆地为我们朗诵起来:

冬日的太阳已缓缓西沉

但温暖如旧,更加宜人

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

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郁闷


冬日的斜阳还那么斯斯文文

天边已渐渐涌上厚厚的阴云

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

在我命运不远的前方降临


别了,洒满阳光的童年

别了,阴暗的暴风雨的青春

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

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


自甘淡泊,耐得住寂寞

苦苦不懈地纸笔耕耘

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

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


但现在这颗心还没有死

也不是我的最后的呻吟

这不就是生涯的午后吗?

还远远不到日落的时辰!


在场的人以片刻的沉寂和长久的掌声回报了诗人在这首《生涯的午后》。我为诗人点烟,说起1989年我在北京读书时曾在北医听过他朗诵的事,后来我把它写成了一篇文章《遭遇食指》,发表在1992年1月号的《当代青年》杂志上,我没有跟他说起这篇文章。诗人抽完烟,再吃上一牙西瓜,又为我们朗诵了另外两首:《在精神病福利院的八年》和《世纪末的中国诗人》。

侯马提议,大家每人朗诵一首食指名作,于是便有了一场自发在精神病院的下午的朗诵会——此次送奖,我不想有任何仪式,为此我甚至没有惊动食指在北京的任何一位诗友,如果为了显得庄重一定要有仪式的话,我把这场自然降临的诗歌朗诵视为仪式——侯马在朗诵《鱼儿三部曲》时突然哽咽泪流满面的情景,说明在这个平常的下午,在食指诗歌的导引下,每一位在场者的心灵已涉过千山万水。

两轮朗诵过后,我们开始聊诗。食指说起拙作《饿死死人》,如果不是他在5月29日写给我的信中已经谈起过,我一定会非常惊讶,他说我的诗和他们几个(指朦胧诗诸将)在有一点上是相通的,那就是先想明白方才写出,而不是滥写感觉,他说滥写感觉的诗人应该饿死。他在三个月前的信中是这么跟我说的:“你的诗文均在《诗探索》上早先见到,我觉得要‘脏’的话,索性‘脏’到底,像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因为中国几千年帝王才子佳人的脏脂粉水深深地浸透了我们脚下的黄土地,不翻她几丈几尺,见不到民族的真气魄,真精神,所以我觉得‘饿死狗日的诗人’骂得还应该更狠一些,骂得那些少爷小姐们不再敢轻易地动笔伤感,让土生土长的娃子们敢直面人生,大悲大喜,这样文界诗坛就‘大彻大悟’了。

对中岛说他“历史地位不可替代”,徐江称他“大师”、“老师傅”,食指当即表现出了极度夸张看起来近乎神经质的反感。我以为这绝不是在做态,对于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他来说,“谦虚谨慎”是一种真诚的自律,属于个人道德情操的范畴,他说不能说他是北岛他们的老师,只是北岛、芒克们读了他的诗后,感到自己也可以这样写,而且可以写得更好。

“秋天慢慢地来到我的脸上/我成熟了!”、“我所有的感情和思想/都在太阳下翻晒过”,食指非常喜爱芒克的这两节诗,在谈话中多次引用。同时他也指出,芒克的散句写得好,但若是他会把它们捏合成一个整体后再拿出来。他也十分欣赏多多,他说多多的诗比西方人还写得洋,他反复品赏着《春之舞》的开头“雪锹铲平了冬天的额头”这样典型的多多式句子。他说黑大春也有好诗,他提到大春的一句诗,大意是:当原野上吹来一声嘹亮的口哨,所有低头吃草的牛唰地抬起了它们的头。关于牛的诗,我说吕贵品的一句诗也写得极好,大意是:公牛们,跟我走,到西班牙去!说到芒克的时候,我说我最喜欢芒克的一句诗是:“生活多么美好/睡觉!”——事后侯马跟我说起他不喜欢这种聊诗的方式,好像诗人们在比拼句子似的。我倒是比较习惯,我以为这只是聊诗形式中的一种而已。

谈到北岛,与众人的看法迥异,食指最喜欢他的《日子》,说此诗最能体现北岛“老木头疙瘩”的个性。

说起严力,他说严力和他们几个不一样。

食指主动表示他不喜欢海子和戈麦,认为他们二人属于“滥写感觉”的那种。

中岛提起西川,他说西川非常讲究语言的声韵,他们见面时还一起探讨过。

徐江提起阿坚,食指说他没有读过。

我提起于坚和韩东——那已是在去福利院门外的上餐馆吃饭的路上——他说他赞成用口语写诗,但口语诗自身也面临着进一步提纯的问题。

来北京之前,《文友》主编周德东叮嘱过我送完奖不要忘了请诗人吃顿饭,他一定想不到这顿饭是在怎样一个简陋的散发着农家气息的小餐馆时进行的。菜尽量点得丰富些。菜的味道还不错,很有家常感。我在事先读到的一篇文字中得知食指先生最喜欢的一道菜是古老肉,问他为什么不点,伯母说他怕胖正在减肥已经不吃肥肉了.食指主动要求喝酒,他说他可以喝一瓶啤酒,最终喝了一瓶半。

吃饭时仍是聊诗。在聊诗时食指完全像个正常人,比谁都正常,甚至是超常的。谈起普希金和波德莱尔,我对他1968年就读过波德莱尔感到惊讶和羡慕。他说闻一多的诗在丑中取美的原则上比波德莱尔还做得好——我和徐江表示不同意,但没有当即表示。食指在对诗的看法上也接近于闻一多的“镣铐学说”,只是表述有所不同,他说诗要讲形式,诗要莱坞 是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那个窗子是必要的,取景得要一个镜头。他称何其芳为“我的老师”,早年他通过结识何其芳的女儿何京颉访过何其芳并请教和讨论过有关诗歌的问题。他说到贺敬之时也使用了选叹的语气,说贺敬之的诗有气势,还脱口而出地吟诵了《雷锋之歌》中的几句——这多少让人诧异,本来我们以为既然是他结束了贺敬之、郭小川的诗歌时代就必然会有某种针对性,看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正如某位西方汉学家发问的:“为什么食指的诗中有新的坚锐的声音,也有郭沫若、何其芳的声音?”也许正是时代的烙印才为我们铸造了一个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的食指,要接受他就必须接受他的局限性,我想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一位前辈诗人时的成熟态度。

据说有好事者在当年曾把到处传抄的《相信未来》呈给江青。江青的评价是: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一个灰诗人。我感觉江青的评语像是一句挺好的授奖辞,把这种感觉说给众人听时,大伙全乐了。

席间,也包括整个下午,食指最让我感动的时刻是当我问及他年轻时曾走过的许多地方,北至新疆,南至广东,他嘿嘿一乐说:“不就是为了多写几首诗呗!”是啊!他在那时就是自觉。为什么社会损坏了他的精神,上帝站出来保全了他写诗的那根筋?我深知其中的答案。

饭后,在夕阳的余晕中我们把食指送回去。离开饭桌时,他坚持把剩菜打包,说要带回去给病友吃。在夕阳中他手里擒着那些“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他最后的话还是说创作,他说:“我不比你们,在外边感受多,所以我得悠着写。”他真是太清醒了!在写诗这档事里。后来他笑微微地望着我说:“伊沙不像个写《饿死诗人》的人,不像!”

他高举双手向我们告别,他的脸是红的,不知是因为酒后还是因为夕阳的光......

汽车向着北京城急驰,食指和精神病院留在了身后。使命已经完成,我轻舒了一口气,可并未感到轻松。我想起我向郭老先生证实过的一个猜想:如果他和伯母都不在场,我把奖金直接给了食指会怎样?他说会分给病友。我听了此话有疼痛感,因为我猜着了。

回去的车上,中岛说明年的奖该颁给一位小说家了吧?徐江说连发三年诗人再发给一位小说家。明年?我无法预知明年的事。但我敢说,一万元,28行诗,“文友文学奖”哪怕只颁发过这么一届,它就足以被人长久地记起,因为它不是为奖而发,而是因人而发。

来源:万象汉语诗坛


















__________________
银色硬币

2001-12-14 08:46 P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银色硬币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所有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现在时间 08:21 PM 发布新主题    回复主题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显示可打印版本 | 将本页发送给朋友

论坛跳转:
 

论坛状态:
你不可以发布新主题
你不可以回复主题
你不可以上传附件
你不可以编辑帖子
HTML代码禁止
vB代码允许
表情符号允许
[IMG]代码禁止
 

1999-2022 ASWECAN · 请尊重知识产权 本站所有内容不允许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