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注册个人资料论坛选项悄悄话搜索在线会员日历帮助退出 收藏 | 设为首页

ASWECAN ASWECAN > 历史精粹 > 精华2001 > 完美的推理——《中午的黑暗》与Arthur Koestler的逻辑世界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
主题 发布新主题    回复主题

Jamguo
幕后黑手
完美的推理——《中午的黑暗》与Arthur Koestler的逻辑世界

2001年3月号
ASWECAN 特约撰搞人 夜X

也许是因为主题的涉及,这部1941年完成的小说直至本世纪末才被爬出迷雾的中国所认识。而在此之前的很长一端时间,它在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视作禁书,而在其他的国家,又被视作"反共"的经典一版再版。在那个狂热的年代,人们所能认识和接受的范围也许已尽于此。但在另一个世纪的开始,可能我们已经具备足够的冷静和耐心,以一种纯粹的眼光去解读这部小说的真实内涵,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正是对这种可能性的信仰,使我敢于给这篇文字冠上这样的标题。

"50年前正是全世界舆论因为苏共的大清洗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尤其令人不可理解的是,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称雄一时的老革命家,在公开的法庭上,个个成了泄气的皮球一般,或者痛哭流涕,或者垂头丧气,承认了自己犯有在外人看来是荒诞不经的罪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真的像起诉书所说的和他们自己所承认的那样,犯了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荒唐罪行,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险恶手段压垮了这些'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坚强战士?世界上又有什么力量能把这些在沙皇的监狱里、在西伯利亚流放中仍能坚贞不屈的革命家变成这样令人鄙视的可怜虫呢?"这篇1988年所做的译序提出的问题,正是本书所要回答的。

作者在结构上以主人公鲁巴肖夫的被捕--囚禁--收审--死亡为明线,而以主人公亦即作者自己的思索过程为暗线,运用现实与回忆的穿插倒错,利用牢房这一特别容易产生幻觉的场所,把一个夹杂着证明与辩论、假设与疑问的推理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几乎可以被视作是一部推理小说,因为要回答前文所提到的历史问题,即使曾为德国共产党员,加入过第三国际的作者也发现自己并没有正面回答的基础,于是选择同博尔赫斯的《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一样,用一连串完美的逻辑推理求出答案。而单纯从运用的难度来看,《中》的推理更胜于《关》,原因就在于,这种推理过程中出现的并不只是理性的符号--这也是本书的推理与侦探小说的推理的最大不同。

毫无感情色彩的推理,带来的只能是平庸匠人的结果,而本书中出现的推理,不仅基于高度精练的逻辑常识,而且包含着主人公对于革命的虔诚信仰。与作者是抱着反共意识写作这部小说的传统观点相反,我在这里所看到的是,正是这种堪称纯洁的信仰,使这种推理变得非凡,如果作者不能充分理解主人公的这种信仰,就无法得出那些天才的结论。书中,这在鲁巴肖夫与老友伊凡诺夫就"正确是否有权判处错误死刑"的辩论中,在审判者格列金用鲁巴肖夫自己的日记说服--是说服,绝不是胁迫--他承认那些荒诞罪行的绝妙安排里,都体现的十分清楚。而最绝妙的,是格列金在审判的最后一天称呼鲁巴肖夫为"同志",并说出"请注意,党对你并没有提出任何报酬的允诺,有的被告在肉体的压力下听话,有的是因为答应保全他们的脑袋--或者他们落入我们手中成了人质的亲属的脑袋。对你,鲁巴肖夫同志,我们不打算进行交易,我们什么都不允诺……你错了,你得付出代价。党只答应一件事:在胜利以后,在不会起有害作用的时候,秘密档案的材料将会公布。那时全世界会了解这场木偶双簧戏的背景是什么。我们现在得按照历史教科书来表演。"至此,作者完成了他的推理,主人公和以他为代表的人们,不是为了生命,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事业的正确和至高无上,自愿接受"自己是错误"的结果,自愿接受扮演"被抹黑的木偶"的角色,自愿放弃"如丹东一般以高贵的姿态去死"的勇气,接受被侮辱,被践踏,"默默地去死"的结果。迫害者和被迫害者同样正直无私,同样信仰坚定,同样光明正大--这是怎样的悲剧!

但小说并没有就此结束,作者用审判和处决补上了链条的最后一环。这在其他场合中也许是败笔,但在这里,却体现出整个推理终极完美之处。因为推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介入推理的符号,不只有信仰,还有人性。在书中,主人公的思路时刻被自己的情感所打扰,各种在理性上没有实际意义的事件不时冲进推理的方程,把等式的平衡轻而易举地打得粉碎:新婚不久的理查德因为不肯发放脱离实际的传单被党送进了敌人的监狱;工会主席小个子洛埃因为不能接受"那边"破坏禁运向侵略国出售石油而上吊自杀;秘书和情人阿洛娃为了保护鲁巴肖夫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清算;强悍的海军上将鲍格罗夫因为"在潜艇尺寸上与中央有分歧"在处决前被折磨得发出呻吟;"在帝国主义监狱里被关了20年"时时刻刻想着"那边"以至可以闭着眼睛准确地画出"那边"地图的402,一踏上朝思暮想的"那边"的土地就又被送进监狱,最后说?quot;没办法,我被送错了火车……别告诉他们,我已经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加入逻辑运算的感情符号,它们使得作者的推理不仅仅停留在阐释历史问题的层面,而上升到对"理智和人性,哪个更重要"的探讨,并且最终构成了完美的两难命题:如果缺少这些情感符号,则推理不成立;如果推理成立,则结局合理;而如果结局合理,则这些情感符号无意义……

与科学逻辑不同,艺术逻辑上的完美推理不在于它的结论的合理,而在于它的结论的震撼人心。

2002-07-19 11:28 A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Jamguo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所有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现在时间 05:09 AM 发布新主题    回复主题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显示可打印版本 | 将本页发送给朋友

论坛跳转:
 

论坛状态:
你不可以发布新主题
你不可以回复主题
你不可以上传附件
你不可以编辑帖子
HTML代码禁止
vB代码允许
表情符号允许
[IMG]代码禁止
 

1999-2022 ASWECAN · 请尊重知识产权 本站所有内容不允许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