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注册个人资料论坛选项悄悄话搜索在线会员日历帮助退出 收藏 | 设为首页

ASWECAN ASWECAN > Wicretrend > 二十四帧每秒 > 叶京:紧密团结王朔 才能像冯小刚那样红[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
主题 发布新主题    回复主题

机理不调
资深会员
叶京:紧密团结王朔 才能像冯小刚那样红[转]

八卦一下,转来给大家增加点谈资,看完一笑了之。
叶京,就是《甲方乙方》里演被发到村里那暴发户。
以下是转自sina的。

(引言)有个人爆料,说冯小刚当初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经常跑到王朔面前痛哭。还善于利用人。

  这个人叫叶京,他导演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最近有点名气,说是影射了王朔、冯小刚等人的陈年往事。事实上,这部剧也是改编自王朔早期的几部小说。


  由此,我们对他和其余相干人等做了采访,从他们的口述中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紧密团结在王朔周围

  才能像冯小刚那样红

  冯小刚、王朔、叶京共同经历了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剧与电影的发展,早期的经典也大多出自他们之手。

  2006年的秋天,电影《夜宴》在争议声中票房过亿,导演冯小刚的转型之作最起码地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52集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以网络和盗版光盘的形式慢慢火起来,编导叶京说,我现在豁出去了,自己还只有十年的奋斗时间;10月初出版的文学杂志《收获》中,发表作家王朔与另一位作家孙甘露(blog)的访谈录,王朔说“我内心有无限的黑暗与光亮”,他在访谈中绵里藏针地批评了中国大片其中也包括冯小刚的《天下无贼》,王朔最近一次与娱乐圈挂钩,是创作了电影剧本《梦想照进现实》,徐静蕾(blog)说他一直都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记者本来是想请叶京谈谈自己这部“火得邪气”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谈谈他所熟悉的北京大院生活和那个年代的记忆。当记者问他,是不是如网上有些网友的评论所说,“剧中有些角色是在影射现实生活中的人,比如方言之于王朔、汪若海之于海岩(blog)、冯裤子之于冯小刚”时,叶京只承认他创作的角色——冯裤子身上部分生活细节的确取材于他所认识的冯小刚。于是,谈话就涉及到冯小刚与王朔之间不为人知的分分合合。剧中,冯裤子爱哭鼻子,常被哥几个欺负,在该剧的最后,他却成为“大智若愚”的人,用一番深刻精彩的言论“狠狠地”教训了其他人,也算让这个角色最后得到了升华。

  叶京口述:

  冯小刚这辈子最在乎王朔的评价

  冯小刚最大的聪明,就是善于利用更聪明的人

  我叶京不是名人,我知道,但是王朔是名人,火了。只要跟王朔挂钩的一大批影视名人至今都还在一线上火着。冯小刚更不必说了,完全是靠王朔托起来的。冯小刚是王朔介绍给我认识的,我和王朔是至交发小,从小一起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人身上吐痰玩。我跟冯小刚这些人已经没有什么联系了,“道不同自然不相为谋”,我太熟悉冯小刚这些人是怎么火起来的。很多人跟我说,我要是有冯小刚性格的百分之一,早就成为中国最大的腕。我叶京就是性格悲剧,有自知之明,我早就看透了,并不是我迷茫、不懂了,我太懂那一套了,我至今还是个老愤青。

  冯小刚最大的聪明,就是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如果听到别人说了什么段子,他第二天就能用上。不过冯小刚确实没什么文化知识,经常白字连篇,记得有一次,我跟他在车上,他看到一本杂志把徐帆作了封面,打长途给她念,说:“帆子,这里面说你青春青丽”。我就在旁边纠正,那是靓丽。我看《夜宴》里周迅扮演的“青女”其实应该叫“靓女”的。

  《甲方乙方》时,王朔和冯小刚就“分了”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本人,也许是时代的原因。他现在却成了中国最出名的导演,引领着大众的电影口味。我戏里的冯裤子,动不动就哭,这个细节就来自冯小刚。我认识的冯小刚渴望成功,做梦都想出名,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他很会做人。多少次他都在王朔面前痛哭,光在我面前就有好几次。

  记得在拍摄《甲方乙方》时,王朔和冯小刚就开始掰了。从外地宣传回来的时候,我还有点纳闷,王朔没有跟我打电话,也没见过冯小刚跟他混在一起。这个电影是根据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剧本的原始名是《比火还热的心》。该片筹备初期王朔刚回国,冯小刚对这个电影挺上心的,因为之前一直没有出好作品,事业陷入了低谷,就指着这个电影翻身了。制片主任陆国强跟我说他们两个人已经分道扬镳,我这才知道。陆国强跟我说,有一次冯小刚派他去给王朔送5万块钱的稿费,没料想给王朔扔了出去,并没有接受,他不是嫌钱少,而是王朔已经厌倦了冯小刚的行事方式。那时王朔刚从美国回来,感觉到他已经在和冯小刚慢慢疏远,也没有以前那么热情,两个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终于在拍摄《甲方乙方》时爆发了。我听完陆国强的叙述后,当时还有点替冯小刚打抱不平,觉得当时冯小刚正忙着他的贺岁片,可能忽略了身边的王老师,我觉得老王不至于啊。

  跟冯小刚一起合作完《甲方乙方》后,我开始筹备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当我拍摄进度到了一半的时候,有一天,冯小刚突然给我打了电话,又差点哭了。冯小刚说有件事必须由我出马才行,原来是筹备根据王朔小说《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改编的电影,也就是后来的那部《一声叹息》。这个电影以前就想拍来着,还曾叫过《男女关系》,但被广电总局叫停了,冯小刚趁着自己往上的势头,重新把这个剧本捞起来了,但是这个剧本是冯小刚跟王朔共同创作的,必须通过王朔的认可才能拍这个戏,可他一直不接冯小刚电话。冯小刚在我之前曾托遍圈内与王朔关系不错的人,希望联系上王朔,他说想来想去只有我能请动王老师。于是,我就打电话给王朔说有事找他。他就说下午四点半在京广中心附近的酒吧见面。冯小刚听说我已联系到王朔,激动不已,一定要争取请上王朔共进晚宴。我见王朔后就说,我来其实是受冯小刚之托谈《一声叹息》剧本。但王朔说要拍就拍跟我没任何关系。我劝他这事还是好事,我说冯小刚也不容易,为了这事都在我面前委屈地哭了。王朔来了一句,他就这样。

  王朔说《一声叹息》有所有中国电影的缺点

  据说王朔当年为了冯小刚能做《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曾对郑晓龙说,如果不让冯小刚一起参与,我也退出。

  在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很多有关的人也不希望冯小刚参与导演,要不是看在王朔的情分上,恐怕他也没有参与创作该片的机会了。后来,王朔开始感觉到冯小刚太功利了,是利用他来办自己的事。在我的劝说下,王朔终于同意与冯小刚见面。一听这个消息,冯小刚开车过来,激动得都迷路了。冯小刚非常看重《一声叹息》的,在他心中这个电影实际才是他真正的转型之作。该片内部放映,冯小刚请我和王朔去北影看。之前,他也请过我看,但我没有去。那天王朔看完后,冯小刚问他的意见。王朔说“挺好的,挺好的”。冯小刚这辈子最在乎他的评价。可是,等我和王朔走了以后,王朔在车上说,所有中国电影的缺点都被这个电影吸收了。这句话冯小刚是不可能知道的。该片曾经获得埃及某电影节的奖项,有记者问过王朔的意见,王朔说:“在我的印象中,埃及电影节就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企业奖。”冯小刚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为了这句话他也在我面前抱怨过。他又哭了,说王老师不能够这样对我啊。冯小刚曾经问我:“如果我和王朔出去,哪个更受老百姓欢迎”,他心里也想超过王朔。

  实际上,冯小刚与我并没有直接的冲突,但是我因为王朔的原因与他逐渐疏远了。这些年,我与王朔也疏远了,一方面是他在忙着小说创作,另一方面有其他原因的,虽然王朔对冯小刚不满,但是后来我也听说他们又开始来往了,还在一个公司共事。我觉得我是为你王朔跟冯小刚疏远的,结果你王朔又跟冯小刚来往了,你们这不是分明在涮我吗?

  以前我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但今年开始我转变了想法,凭什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凭什么他们能频频在媒体前口出狂言。我为什么不能有话语权呢?

  执导过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的郑晓龙,曾是北京电视艺术剧中心的“一把手”。如果说叶京的回忆像一锅味道麻辣的水煮鱼,那郑导的回忆反倒像一壶菊花茶了,味道平和但是细节耐人寻味。

  记者提起叶京借《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冯裤子”一角来影射冯小刚时,郑晓龙笑了,说其实只要没有点名说他写的就是冯小刚,那还是属于人物创作。在采访郑晓龙之前,记者听某资深娱记说,刘沙(曾任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工作制作人)曾说,他们几个包括冯小刚、赵宝刚等人后来都离开了中心,有个不成文的约定,那就是不再谈当年那点破事。记者就此事求证郑导时,他说:“没有什么约定吧,我不知道,过去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提的呢?也许是因为他们现在都有名气了。”

  王朔是冯小刚的精神领袖,尽管两人的本质相去甚远,冯小刚的思想、语言轮廓都来自王朔。冯小刚曾开玩笑说,王老师是大海,我是一滴水。 ——孙健君

  冯小刚是在模仿王朔的语言风格中成长起来的,他当时能把王朔的小说倒背如流。 ——郑晓龙

  陆国强跟我说,有一次冯小刚派他去给王朔送5万块钱的稿费,没料想给王朔扔了出去,并没有接受,他不是嫌钱少,而是王朔已经厌倦了冯小刚的行事方式。 ——叶京

  其实,《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并非叶京第一次讽刺冯小刚了,在前作《贻笑大方》中他对冯小刚甚至包括徐帆的讽刺可谓毒辣。不过,冯小刚却很大度,只淡淡地说,那片子没意思,不喜欢,并不会阻止身边的人去看。老早前跟冯小刚打过交道的记者都觉得冯小刚还是很有礼貌的,并没有什么架子。

  郑晓龙口述:

  王朔的语言是冯小刚安身立命的根本

  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在当年是少有的电视剧制作单位,我当时主抓生产,像冯小刚、赵宝刚等人进入中心,都要经过我的同意,刚进入中心的时候,冯小刚是美工、赵宝刚是道具,起点都很低,但是他们都很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可以说,那个时候谁要想进入这个圈子都要通过我,所以可想而知,冯小刚对我的态度是什么,是谦虚的、恭敬的,整天跟在我后面跑。其实,冯小刚能够认识王朔是通过我。有一次,我在导戏,正好空隙时我看一本刊登了王朔小说《浮出海面》的杂志,正在试用期做美工的冯小刚站在我旁边,我看小说写得挺逗的,冯小刚也看着笑了,问我这个人认识吗。我说认识啊,是我很好的朋友。冯小刚就说一定要引见我认识王朔。后来就由冯小刚做东,请我和王朔一块在燕京饭店吃饭,从那以后,冯小刚就王老师长,王老师短。

  《编辑部的故事》的编辑最开始有六个人包括王朔、苏雷、魏人、葛小刚、马未都、冯小刚,当时我们开会讨论出故事大纲和角色定位,然后各人分题目写。最后是王朔统稿,该剧一共25集,冯小刚写的是7或者9集,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王朔写的,其他人写的都被毙了,是王朔帮着改稿,署上哥几个的名字。可以说,冯小刚是在模仿王朔的语言风格中成长起来的,他当时能把王朔的小说倒背如流。他能走到今天,完全是王朔的语言风格推着他走到今天,别看他现在转型,但是他以后还是回到老路子上的。王朔的语言是冯小刚安身立命的根本。

  冯小刚写剧本可以说是我手把手带出来的,在拍摄《北京人在纽约》的时候,剧本由我和李晓明先写出来,然后让冯小刚再顺一遍,最后我统筹。他在当中虽然说是导演之一,但他坐在监视器前,然后等我说可以了就可以了。他当时的职务相当于今天的执行导演。冯小刚现在名气大了,开始做大片,希望他能有更好的文化修养走得更远。

  京腕的圈子

  想了解《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梦开始的地方》、《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些影视作品背后的人与事,就应该了解以王朔为中心的“圈子”。

  叶京和王朔

  叶京和王朔出生在北京训总大院,是从小长大的“发小”,他们一起度过童年、少年,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起倒卖过电子表,在五棵松一起开过北京第一家川菜馆。他们都生活在“大院子弟”的“圈子”。1995年,叶京的父亲去世,给他的触动很深,然后写下第一个剧本《梦开始的地方》,写完后就给王朔看。也许,从这个时候,叶京就进入了以王朔为中心的一群人构成的“影视圈子”。而叶京也开始接触到冯小刚、赵宝刚、姜文、张元(blog)、徐静蕾等人,说他们形成以王朔为中心的“圈子”并不为过。

  赵宝刚与王朔、海岩

  冯小刚暂且不表,赵宝刚与冯小刚一样都在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他担任导播的电视剧《渴望》、担任第二导演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均是王朔,而后执导的《过把瘾》是根据王朔小说改编,但是凭心而论他所受王朔的影响不及冯小刚深刻。他最后被观众熟悉的原因反倒是他与作家海岩的数次经典合作比如《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和《永不瞑目》等。不过,近年赵宝刚与海岩也选择不再合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叶京表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的角色汪若海并非影射海岩。

  姜文、王朔与《梦开始的地方》

  姜文的第一部经典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不仅有王朔出任配角,该片的剧本也同样取材于王朔小说《动物凶猛》,这个众所周知。但是,恐怕不是很多人知道的是,叶京的第一个剧本《梦开始的地方》写出来后,王朔就表示赞美。叶京说可以让冯小刚或者赵宝刚来导,王朔不置可否,而同时看中这个剧本的还有姜文,他当时即将去法国,与当时的法国妻子见面,对叶京说,请把剧本保留到我回国。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本来不想自己做导演的叶京亲自执导该剧本。

  徐静蕾、王朔与《梦想照进现实》

  虽不能肯定徐静蕾是否如外界所猜测,与王朔有过情感关系,但叶京接受采访时提过,徐静蕾就是他们(比如自己、王朔)这一代的人心中“美女”的标准:质朴,不做作。徐静蕾出演过根据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改编的电影《我爱你》,而她最新的电影作品《梦想照进现实》邀请久未出手的王朔担任编剧,剧本将“王朔式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

  张元、王朔与《看上去很美》

  张元与王朔的第一次合作就是电影《我爱你》。而第二次合作就是根据王朔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看上去很美》。不为人知的细节是,叶京向记者透露,他在张元之前就曾经向王朔口头提过希望改编这个小说,王朔表示同意。更令人觉得巧合的是,电影《我爱你》的文学接触——小说《过把瘾就死》、《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主人公都叫“方言”,而《看上去很美》中的方枪枪其实是童年方言。

  其他人眼中的王朔与冯小刚

  (素材来源于《三联生活周刊》一文《扶冯小刚一程的那些人》)

  王朔要冯小刚活

  冯小刚和王朔、彭晓林成立了好梦公司,公司名字来源于他们的剧本《好梦一日游》,是根据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它也是《甲方乙方》的原型,“好梦公司”成立几年后,相继所拍的几部影视剧要么票房不好,要么被禁,最惨的时候,冯小刚他们退了租用的办公室,拉着办公室用品满街转,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好梦公司被圈内人视为“毒药”,不再有人敢投资。冯小刚那时候感到很绝望,王朔对冯小刚说,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

  冯小刚曾一度痛苦

  王朔出国后,冯小刚一度很痛苦,困惑,编剧王刚(blog)回忆,那时因为《月亮背面》的患难,他和冯小刚的友谊经历了最好的时光,他所在公司在崇文门一个酒店,有长包房。冯小刚常来找他吃饭、聊天,那时冯小刚告诉他,有八大公司要联合投资他的电影,结果写完后那些公司全不见了。

  王朔是冯小刚的精神领袖

  《爸爸》是冯小刚和王朔的最后一次合作,从那以后,王朔去了加利福利亚很长时间,两个人这几年联系也很少。冯小刚的好友孙健君说是因为王朔那时看了很多书,反思自己过去写了一批精神冲动的小说,对以前的玩闹也失去了兴趣。冯小刚的智慧不是来自于读书,他的第一时间用于社交,第二才是改剧本,他家就是一个小社交圈,流水进出各种人,他离不开人群,两人在工作上有了分歧。

  圈子关系也纵横交错

  “条条大路通罗马,谁红谁是大哥大!”(设计台词)

  叶京说:我小时候住在总参军训部大院,王朔比我小一岁,还有王中军和王中磊。

  有网友指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面的高洋就是《北京人在纽约》里面的王启明,在现实中就是华谊老总王中军,而高晋则是华谊副总王中磊。

  冯小刚和赵宝刚曾一起在北京电视艺术制作中心当学徒,起点都很低。

  冯小刚为导演之一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姜文扮演男主角。

  冯小刚视王朔为精神领袖,靠模仿王朔语言风格起家。

  叶京说,徐静蕾就是他们(比如自己、王朔)这一代的人心中“美女”的标准:质朴,不做作。

  叶京是一个导演,除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还导过《梦开始的地方》,也做过演员,在冯小刚的《甲方乙方》里出演过。

  叶京表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的角色汪若海并非影射海岩。

  后记

  当叶京讲述王朔与冯小刚之间发生的故事时,冯小刚正忙着宣传自己的《夜宴》,当我准备开始写这篇文章时,冯小刚已经忙于开拍自己的新作——《集结号》。冯小刚拍电影的步伐走得快,快到他无暇顾及过去的自己如何成为他人叙述的重点。我曾经试图采访徐帆,希望她能够以一个妻子的身份去看待叶京如何描述自己的丈夫,但徐帆表示在她的心中,冯小刚当然什么都好,他们两口子对于别人的说长道短也不想回应。我又试图采访故事中曾经提到的当年电影制片主任陆国强,他的回答是时隔多年,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而且他是底下办事的,什么都不知道。他还反问记者,你们问过冯导本人么。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听不到冯小刚的声音。

  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好在电影院看了动画片《丛林大反攻》,片中那只从胆怯、不知所措变成勇敢、充满智慧众多动物的领袖大棕熊,正好就是冯小刚配的音。在看完电影后,我笑得很开心,一为故事中可爱的大棕熊,二是联想起叶京等人讲述的冯小刚。革命不计较出身,至少在中国很多人都很喜欢冯小刚的贺岁片,很享受他曾带给大家的快乐——当然他现在正在转型,就像片中大棕熊急于适应丛林生活一样。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终究是要成功的。

__________________
跳蚤在母亲的紫色的肚皮上爬,爬!在母亲积满污垢的肚脐眼里爬,爬!在母亲的泄了气的破气球一样的乳房上爬,爬!在母亲的弓一样的肋条上爬,爬!在母亲的瘦脖子上爬,爬!在母亲的尖下巴上、破烂不堪的嘴上爬,爬!母亲嘴里吹出来的绿色气流使爬行的跳蚤站立不稳,脚步趔趄,步伐踉跄;使飞行中的跳蚤仄着翅膀,翻着筋斗,有的偏离了飞行方向,有的像飞机跌入气涡,进入螺旋。跳蚤在母亲的金红色的阴毛中爬,爬!不是我亵渎母亲的神圣,是你们这些跳蚤要爬,爬!跳蚤不但在母亲的阴毛中爬,跳蚤还在母亲的生殖器官上爬,我毫不怀疑有几只跳蚤钻进了母亲的阴道,母亲的阴道是我用头颅走过的最早的、最坦荡、最曲折、最痛苦也最欢乐的漫长又短暂的道路。不是我亵渎母亲!不是我亵渎母亲!!不是我亵渎母亲!!!是你们,你们这些跳蚤亵渎了母亲也侮辱了我!我痛恨人类般跳蚤!—— 莫言《欢乐》

2006-10-25 03:42 A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机理不调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Willy
AS亲善大使

牛,清纯女傍大款!

__________________
别打我

拥护八荣八耻,鄙视星座论

2006-10-25 08:55 A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Willy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所有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现在时间 07:43 PM 发布新主题    回复主题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显示可打印版本 | 将本页发送给朋友

论坛跳转:
 

论坛状态:
你不可以发布新主题
你不可以回复主题
你不可以上传附件
你不可以编辑帖子
HTML代码禁止
vB代码允许
表情符号允许
[IMG]代码禁止
 

1999-2022 ASWECAN · 请尊重知识产权 本站所有内容不允许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