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注册个人资料论坛选项悄悄话搜索在线会员日历帮助退出 收藏 | 设为首页

ASWECAN ASWECAN > Wicretrend > 文字 > 格非这个人啊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
主题 发布新主题    回复主题

谷千穗
会员
格非这个人啊

〖格非简介〗格非,原名刘勇,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先后访问过德国、瑞典、日本等国。主讲写作、小说叙事学、伯格曼与欧洲电影等课程。著有《格非文集》(三卷)、《小说叙事面面观》等。
  
近日,著名的先锋派小说家格非改“先锋派”为“神秘派”——在重新出版的小说《敌人》,打出“当代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神秘小说”旗号。没想到,格非以《敌人》改旗易帜,最终招来了一大批“敌人”。
  
  格非:我非“先锋派”小卒,而是“神秘派”帮主
  格非10年前出版的长篇《敌人》近日重新出版,他在自序中称:“这部作品写于10年前,是我的第一个长篇小说。最近,由于外文的翻译,我又重读了一遍,我对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隔膜之感。我的一些朋友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被看成是‘恐怖’或神秘小说,这种说法与我当时写作这部小说的心境倒是颇为契合的。”
  
  就这样,格非羞答答地背叛了“先锋派”,摇身一变为“神秘派”。
  
  “当代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神秘小说”被书商大张旗鼓地做成腰封打在新出版的《敌人》上。
  
  6月4日,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的格非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问:当时,评论家把你装进“先锋”的口袋里,你是否愿意?
  
  格非告诉记者,从个人来讲,不太愿意。但在当时,先锋小说几乎成了一个既成事实的东西,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用一个派别来指称某位作家,是不太准确的,中国的某些文学评论家有些简单化的通病。
  
  对于将新版《敌人》称为神秘小说,格非说,中国的文化往往是危险的处理,是神秘化,巫术半巫术化,把现实变得神秘和恐怖。
  
  “我的小说主要是从文化上进行思考。”格非说。
  
  新版《敌人》神秘在哪
  那么,被称为神秘小说的新版《敌人》究竟神秘在哪呢?
  
  《敌人》开始于一场神秘的大火,大火从傍晚时分一直烧到第二天拂晓。赵伯衡家的作坊、店铺和阁楼全部毁于一旦,赵伯衡也因此而卧床不起,命归黄泉。他的长孙赵少忠当时虽然只有四岁,但他的一生已经与这场大火密切相联。“如果不是上天有意要灭掉这一族,一定是有人故意放火。”这似乎就是他的祖父留给他的全部遗产,为此,他也像他的父亲那样,一生都在琢磨祖父写在宣纸上的那份嫌疑者名单,希望从中能找到有关那场大火真相的一些蛛丝马迹。不仅赵少忠,就连他的儿女和村民们也无法摆脱这场大火的困扰。而“敌人”却一直没有出现,接连出现的反而是发生在赵家的一系列恐怖和死亡事件。
  
  于是,作为读者的我们便牢牢地被“敌人”的悬念所抓住,对它的探查则如同猜谜。
  
  评论家谢有顺:“敌人”代表的是内心恐惧
  对于格非的“改旗易帜”,许多人举双手欢迎。青年评论家、冯牧文学奖获得者谢有顺是其中之一。
  
  谢有顺认为,出版者把新版《敌人》说成是“当代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神秘小说”,不失为一种准确的概括。神秘、迷宫、空缺、恐惧……这些一直是解读格非早期小说的关键词,《敌人》在这方面应用得尤为娴熟。的确,《敌人》具有侦探小说的外貌,但它并非以出示事实真相为目的,恰恰相反,所谓的真相在格非的小说中从来都是隐匿的,空缺的。在《敌人》的阅读中,我们经常处于文字的惊悚之中,主人公也一个个地神秘死去,但“敌人”究竟是谁呢?格非故意在小说中留下了一些线索,但是,你如果轻易地把他对应于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那都中了作者的圈套。作者显然无意给出具体的答案,他最终的目的是要把答案引至另外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人的内心。
  
  谢有顺指出:“人的内心一旦被敞开和照亮,我们会立即发现,真正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和自己内心中那些阴暗的品性。我记得,奥古斯丁便说过这样的话:‘我心就是我的仇敌。’格非在《敌人》一书中故意隐匿事实真相,一方面,表明现实往往具有无穷的可能性,并没有一种客观可靠的真相能成为它的标准答案;另一方面,格非也是为了把读者从简单的故事因果中解放出来,从而让每个人都对自己内心的陷阱产生必要的警觉。沿着这条线索来读《敌人》,我们便会发现,那场大火消失多年以后,留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其实已经不是有关大火的记忆,而是一种莫名的恐惧。是这种原始的恐惧,派生了所谓的‘敌人’;也是这种恐惧,把人一个个推向了毁灭和死亡的境遇。”
  
  “敌人”:教授尚能饭否
  但格非以《敌人》另立山头,更多的是招来了批评,招来了不少“敌人”。这“敌人”以“王梦马”和“赵为明”最有代表性。
  
  署名“王梦马”的作者写文章对格非进行了批评:“遗憾的是,这本小说虽然名曰《敌人》,从开始到结尾,除了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没有见到‘敌人’的一个衣角一个背影。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不在小说深处,类似于吃了半碗米饭,混了半个肚饱,怎一个‘可恼’了得?”
  
  “王梦马”认为,虽然只是半碗米饭,十年前,这部小说还是赢来了如我这般读者的喜爱,因为它是先锋小说家格非写的。那时候,单凭“先锋”二字,足以走四方,吃万户,顿顿大鱼大肉。十年生死两茫茫,格非已经荣为清华大学教授,我重读此书,不禁掩卷长叹:“教授尚能饭否?”
  
  一位暑名“赵为明”的作者撰文指出:“《敌人》多少显得有些迟滞和匠气,似乎只有借助封底的内容简介才能弄懂作者的苦心,应该说,这部近20万字的长篇在一直铺叙着那些莫名其妙且接踵而来的厄运,积蓄起来的所有恐惧都应该在赵少忠动手的那一刹那!只是可惜得很,杀子的高潮是靠封底的内容简介交代清楚的。”
  
  赵为明指出,这部长篇处女作的不足不只是最后的那个细节没有交代清楚,它缺少的还有长篇作品应有的节奏感。它的主干更多沉浸在一个画面和一个画面的展示中,画面与画面之间没有波澜也没有因果,也因此缺乏牵引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动力。如果不是对小说腰封上那句“中国第一部神秘小说”的好奇,不是对格非的成熟之作《欲望的旗帜》的好感,相信,对于如此漫长的平铺直叙,我是绝没有耐心把它读完的。《敌人》在“恐惧”与“神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看来,一位作家,要背叛一个门派不容易,要另立山头更不容易。格非既背叛“先锋”,又要另立山头,结果只是招来一大批“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
不得已
蒙面天涯

2001-08-25 07:55 P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谷千穗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所有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现在时间 02:04 AM 发布新主题    回复主题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显示可打印版本 | 将本页发送给朋友

论坛跳转:
 

论坛状态:
你不可以发布新主题
你不可以回复主题
你不可以上传附件
你不可以编辑帖子
HTML代码禁止
vB代码允许
表情符号允许
[IMG]代码禁止
 

1999-2022 ASWECAN · 请尊重知识产权 本站所有内容不允许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