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注册个人资料论坛选项悄悄话搜索在线会员日历帮助退出 收藏 | 设为首页

ASWECAN ASWECAN > Wicretrend > 二十四帧每秒 > 视听语言小讲座系列(一)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
主题 发布新主题    回复主题

小村村
资深会员
视听语言小讲座系列(一)

主要是从认识电影和论电影艺术,原创部分不是特别的多
不过,视听学就是那么些东西
这个,有兴趣的看一看
镜头
镜头是构成电影的基本单位
通常意义上,摄像机的开与关就构成了一个镜头
从某种意义上说,镜头较多的影片会觉得赏心悦目(当然有一个限度)
镜头较少的影片会相对乏味。
镜头的重要差别之一,是取景的范围,不同的摄影师可以对相同的景物采取不同的取景范围,而形成不同的效果
根据取景的范围,镜头分为大全景,全景,全身镜头,中景,特写,大特写
下面一一说明
大全景,又称基调镜头,多用来拍摄外景,以显示现场的大部分。如果大全景中出现人物的话,那只是小小的一个点。这种镜头在史诗片,西部片,战争片,还有日本武士片中比较常见。
全景,所谓全景是电影中最不好解释的一个名词,全景的范围大约是剧场到舞台的取景范围
一般镜头中有一个人的全身。
中景的人物到膝盖或者腰,可分为二人中,三人中,等等。这是影片中最常用的镜头
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模式,称为肩上反打模式。即两个人交谈的对话中,常出现一个人正面,一个人侧面的双人肩上镜头和其中侧面的人的单人中景的交替。
特写,对相对不算大的主题的拍摄与放大,比喻脸部特写,通常具有象征意义
大特写,多为了交待影片中的某个局部的线索,是更大的放大,比如一个眼睛的特写
此外,附带说明一点,镜头之间的常用转换技巧是深焦距转换,通过同一个镜头内的分层技术,是观众的目光从一个层次转向另一个层次,这个以后会有更详细的讲解

角度
摄影机的拍摄角度通常是用来表现作者的意图
角度的大小通常会与感情色彩的强烈成正比
通常现实主义导演多采用平视的角度,因为他们和正常人的观看方式一样,这个通常是最常用的拍摄方式,而形式主义导演为了表现实质会经常采用变形镜头和极端的角度,对拍摄物加以破坏,已达到一种更大的真实,这种真实被称为象征性的真实。
现实主义导演会常常希望观众忘记摄影机的存在,而形式主义导演则会使观众注意这一点
常见的拍摄角度有5种:鸟瞰,俯拍,平视,仰拍,倾斜
通常角度越大,就会越显得引人注目。
鸟瞰:直接在上空拍摄,因为这个角度是我们生活中几乎难以看到的角度,会让我们对事物常常难以辨认,因此这种角度在影片中不多,但是,这种角度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会让观众有俯瞰众生的感觉,当主题涉及到命运的时候,会使用这种角度
俯拍:摄影机再升降机或是某个高处拍摄,通常给观众的是一个场景的总体的印象,而不会让人有关于命运前途之类的联想。俯拍镜头不易用来表现速度,但是,通常对于表现沉闷和人物的自卑感非常有效
平视:这是最客观的镜头,不带有主观色彩。通常是影片中最多的镜头
小津安二郎非常喜欢用平视,他认为是用特殊的角度会产生倾向性,平视才会使摄影机保持客观而不过分热情
仰拍:产生了与俯拍相反的效果,增加高度,增加画面的垂直感,使身材不高的演员变高
我拍的那个片子(蓝蓝,猫,猫姐姐还有桥梁看过的)最后的跳楼戏,因为那个塔只有3层高,所以全部用的是仰拍镜头(虽然拍得很差)
仰拍镜头还是和制造混乱,比如在人很少的情况下拍出拥挤的效果,同时,在拍人物的时候使用仰拍会让人感到尊敬和高大
倾斜角度:拍摄的后故意把摄影机不放在平面上,这样的话,我们看到的成片中,会出现地平线是斜的的感觉,让人觉得很不稳定,在拍摄主观镜头的时候比较多见,这是不太常用的手法,但是拍暴力场面有时候需要

明暗
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灯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照明的焦点,用光的强度可以在同样的强度下形成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才电影的每个镜头的变换,都需要重新的布光
对于影片来说,不同的影片根据主题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基调。
基调分为两种:高调和低调
高调的光强通常比较明亮,在音乐片和喜剧片多采用
低调影片比较阴暗,模糊不清,在恐怖片和神秘片中常见到
还有一种高反差低调,用光生硬,带有浓重的黑色条纹,在悲剧和情节剧中常常出现
通常的影片会喜欢用黑暗代表罪恶,光明代表安定,这是传统的象征意义,但有时候,有些导演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希区可克,他喜欢把最激烈的片段放在强光下进行
对于灯光,最重要的是布光的方位
顶光和底光会使玻璃等透明物体变得非常的漂亮,这在珠宝店我们可以深有体会,但是罪与人物的拍摄,这两种关都会极大的丑化人物,在恐怖片或是丑化人物的时候通常会用到
侧光使会把人拍的最美的一种光,它通常会突出人物面部的立体感,显得很有魅力
侧逆光和逆光会产生剪影的效果,能够产生柔化和虚无飘渺的气氛,爱情片中多见
正面光会使面部的立体感消失,但是也会最大限度的遮掩面部的缺陷,写真照片就多用了这种手法,后强光达到正面的反光板加侧面的弱光就形成了明星照的效果
有时候,导演会使用过渡曝光,使画面泛白,这会形成梦幻的效果,是一种很夸张的手法

彩色
彩色在影片中是一种不易觉察的因素。带有强烈的感情因素,能渲染气氛,但是不被观众所发现。通常人们留意的更多的是线条的组合
总体来说,冷色调(蓝,紫,绿)代表了安宁,孤独,庄严,并起到淡化影像的作用
暖色调(黄,红,橙)代表了不安,暴力,刺激,又会使影像突出
红色是一个值得提到的颜色,少量的红色会有醒目和希望的感觉(辛德勒的名单里面的那个女孩子)但是大面积的红色会让人联想到情欲(安东尼奥你的红色沙漠,罗拉快跑,一个字头的诞生等等)
另一方面,红色还会有警告,危险和死亡即将来临的感觉,这个在海报中更加的常见

透镜
长焦距:指焦点在一个很窄的平面上的的焦距,这对突出主体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长焦距的变焦是转移一个画面内观众视线的常用手法
同时长焦距还可以削弱不同景深之间的距离感,使影像扁平,这个可以让人产生跑不过来
短焦距:又称广角镜头,他的焦点很宽,可以使镜头内的前后景都变得非常的清楚
广角镜头的边缘会产生严重的变形,这在丑化人物的时候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另一方面,和长焦相反,短焦会使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拉远,突出物体离去或是靠近的速度感,这一技巧常用来表现力量,优势和冷酷

__________________
蓝色的头像,清澈的可以倒映出忧伤

2004-02-16 12:33 A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小村村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小村村
资深会员
视听语言小讲座系列(二)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来自法语(mise-en-scène),是戏剧专用名词,意思是放在场景中。指在某一特定表演场地上的视觉因素
画框
电影中各个影像都被全在画框之内,这是影片最基本的场面调度元素
但是,电影的画框和普通的画框不同的地方在于,电影中人物处于动态,因此在构图上一定要考虑连贯
画面的比例:目前,多数影片按以下的宽高比进行设置
即1:2.35和1:1.85,而电视片的拍摄采用的宽高比一般是3:4
在使用机器拍摄的过程中,常用的调节宽高比的方法是把宽高比调到最大的宽荧幕,然后在镜头的两侧贴纸的办法(也就是挡板)
在荧幕构图的方法中,挡板形成的暗影有时候可以和电影院的幕布,周围的墙连成一片黑暗,达到某些特殊的效果
电影画面有时候可以成为观众窥视角色的一面镜子,比如希区柯克的某些片子
而对于电影画面本身,在不同的位置,通常有着不同的意义
中央:注意的中心,也是大家公认的重要部分,但是,偶时候由于它太普遍了,因此也有了平淡无奇的作用
画面顶部:代表权力,威望和雄心,安置在这里的人可以说控制了下面的一切
在表现精神的时候,常常会借助一个宫殿或是山峰来显出一种神圣
而当一个缺乏吸引力的人在顶端的时候,却会出现可怕,危险的感觉
注:该结论只在画面中人物大小相近的时候才成立
画面底部:和顶部的意思正好相反,具有丛书,脆弱,无力的特性
通常在这里面的任务会受到顶端人物的控制
画面的左右:不容易被人注意的地方,通常那些不希望人们留意的角色场被安排在这个位置上
画面之外:有时候最重要的人物或者因素可以放在画面之外,特别是有关死亡,神秘的关键人物,可以达到强烈的效果
后景背后:这通常可以给观众带来疑问和不安,比如导演用一扇关闭的门来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配合深焦距会有很好的效果。
镜头之后:就是观众,这也是用来制造不安的效果的地方,在恐怖片中常见。比如一支枪深进画面,此时凶手其实在摄像机后面。

构图与设计
所谓构图指的是在画框内线条,色彩和被摄物的分布,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定的要求,只要合适就好。
不过,对于人的眼睛来说,一眼看到一个画面,不会看到整个画面的全部,而是会被引导的看到其中的一部分。这个过程的实现是靠导演采用的一个主要对比来完成的
在黑白片中,主要对比主要靠明暗来实现的;而在彩色片中,则是靠颜色等方式,某一个部分的颜色更突出或是更与众不同
在主要的东西看过之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就是次要的东西,这是一种刻意的平衡,使观众不会因为只盯着一些东西而感到乏味,在导演的精心设计下,几乎每个人看一个画面都是有这一定的顺序的
形成优势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刚才说的利用颜色和明暗,画框也是常用的手法。在后景中布置一个画框,画框中的人物就是吸引视线的方向,比如影片《推手》,《公民凯恩》等
动静的结合也是制造优势的手法之一,在都是静态的画面中,移动的物体自然会吸引人的视线,而在动态中的静止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在杜琪峰的枪战场面中常常会用这种手法,例如《暗战》。值得说一下的是,运动在远景不会给人强烈的吸引,但是一旦放在近景,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
视觉重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和剧情发展联系的,一把手枪虽然很小,但是由于它的意义会让人觉得它很重要
当多个视觉重要的因素凑在一起的时候,人们会不知道该看什么,就会产生混乱的感觉,导演有时候会有意的有这种手法制造混乱,比如战争
构图的分量
在构图中,有一些基本的平衡原理需要掌握
第一, 构图的上半部比下半部重,因此影片的大多数东西都放在下半部,当地平线在中间的时候就会觉得天很低,会让人有不安的效果
第二, 单个的人或物会比一群人看起来重,因此影片中会常常把一个人从人群中拉出来,虽然数量上他们有差距,但是从构图上他们势均力敌
第三, 双元结构会产生稳定的效果,而三人镜头会产生互动的效果,圆形会让人有封闭,安全的感觉

空间间隔
空间间隔主要涉及的是在三维空间中,各个对象所分配到的具体空间的大小
在影片中从人们获得的空间的大小中就可以看出人们的社会关系。通常情况下,处于支配地位角色差不多总汇比别人占据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主角也会占据较大的空间
在空间间隔中,最基本的应该是对于人物的空间间隔设定
常用的手法是利用各个角色之间的空间,形象的聚焦面,画面的重点区和演员与摄影机的方位来做文章
对于剧中人物有5种方位可以进行拍摄
全正面对摄影机镜头:最亲密的角度,观众通常会被引导至和人物统一立场,此时演员和观众的交流会大幅度的升温,可以说他已经把观众当成了知心人
3/4侧面:这是大多数导演最喜欢用的角度,这个角度可以表达高度亲密,又不想全正面那样投入。
侧面:这个角度给人的感觉是疏远。剧中人对于别人的注视毫不关心,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
4/1侧面:这个角度显得更加的陌生。用这个角度来表现人物的不友好或敌对情绪很合适,因为他已经把半个背给了我们,也就是拒绝
背面:这个镜头表示完全的疏远,因为我们看不到演员的表情,通常会让人有神秘的感觉

距离模式
在任何一个空间内,人物之间都会存在一个距离模式
第一, 亲密距离,指贴身到18英寸,这个距离表示暧昧,安慰,温存,对于陌生人进入这个领域会被认为冒犯,当不认识的人进入的时候,会被敌视,而在公共场合和别人保持亲密距离会被认为是低级趣味
第二, 私人距离指18英寸到4英尺。这种距离是对朋友和熟人的,亲人和家人不在此列,私人距离表现了亲密关系,但另一方面保持了两个独立的权利
第三, 社交距离指的是4英尺到12英尺,这种距离见于非正式的社交场合,这种距离通常是友好的,但是比私人距离要正式一些,因为有些时候,两个人的私人距离和亲密距离会被认为是无礼的。
第四, 公共距离是12英尺到25英尺,这个是比较正规而且分散的距离,通常表示很一般的感觉
在电影中,这些距离有的时候是按镜头和拍摄范围而定的,用心理的角度来说,镜头就是实体的距离,一般来说亲密距离可以用特写,私人距离类似于中景,社交距离相当于中景到全景,而公共距离相当于大全景。在情节中,某些不愉快的人物进入了特写就会让我们有嫌恶的感觉,就好像他侵犯了我们的空间
一般来说,摄影机离对象越远,我们的感情就越中立,相反越近,我们就会越投入
因此,卓别林说过“拍喜剧片用全景,拍悲剧片用特写”

对电影作场面调度的系统分析应包括的内容
1, 主体。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2, 光调。高调?低调?对比是否强烈,是否用了混合光
3, 镜头与拍摄的距离模式。如何取景,摄影机离现场有多远?
4, 角度。我们对拍摄对象是仰视还是俯视还是平视
5, 色彩的含义。画面主体的色彩是什么?是否有反差衬托?是否有色彩象征手法
6, 透镜、滤色镜、胶片。他们如何改变和述说所摄对象的
7, 次要对比。我们的眼睛在接受了画面主体后会看哪里
8, 密度。该影响中包含了多少视觉信息?其特征是十分明显还是比较明显,还是细节尽现
9, 构图。二度空间如何分割和组织,何谓潜在的设计
10,形态。开放形态还是封闭形态
11,画框。密还是疏,人物是不是可以自由的移动
12,景深。影像构成于几个平面上,前景和后景有没有影响中景
13,人物定位。人站在画面中的什么位置上,中央还是顶部还是底部还是边缘,为什么
14,表演位置。那个方向是演员看上去和镜头正面相对
15,角色距离。角色之间留有多大的空间

__________________
蓝色的头像,清澈的可以倒映出忧伤

2004-02-21 02:51 AM 发表 | 举报这个帖子 | 查看小村村 的IP地址 | 编辑/删除 | 引用/回复


所有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现在时间 11:05 PM 发布新主题    回复主题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显示可打印版本 | 将本页发送给朋友

论坛跳转:
 

论坛状态:
你不可以发布新主题
你不可以回复主题
你不可以上传附件
你不可以编辑帖子
HTML代码禁止
vB代码允许
表情符号允许
[IMG]代码禁止
 

1999-2022 ASWECAN · 请尊重知识产权 本站所有内容不允许转载